中考文言課文中的通假字集錄
中考文言課文中的通假字集錄
通假字是古代漢語一種特殊的語言現象。通即通用,假即假借,在具體語境中,有些字可以用讀音相同或相近,字形相通的詞來代替,這就是通假。在閱讀過程中,通假字的讀音按本字的讀音讀,詞義按照本字的含義理解。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中的惠就通慧,譯為聰明。學習文言文,掌握常見的通假字方法有兩個:一是要充分利用注解,對一般通假字,教材注解中都已注明;二是要注重梳理積累,掌握文言課文中出現的常見通假字。為便于同學們復習備考,特將七-九年級文言課文中的通假字集錄如下:
1、項為之強。強,通僵,僵硬。(《童趣》)
2、不亦說乎。說,通悅,高興,愉快。(《論語》十則)
3、誨女知之乎。女,通汝,你。(《論語》十則)
4、學而不思則罔。罔,通惘,迷惑。(《論語》十則)
5、是知也。知,通智,智慧。(《論語》十則)
6、一切烏有。烏,通無,沒有。(《山市》)
7、裁如星點。裁,通才,僅僅。(《山市》)
8、尊君在不。不,通否。(《陳太丘與友期》)
9、日板仲永環渴于邑人扳,通攀,牽、引。(《傷仲永》)
10、對鏡帖花黃帖,通貼,貼上。(《木蘭詩》)
11、出門看火伴火,通伙,伙伴。(《木蘭詩》)
12、卿今當涂掌事涂,通途,道路。(《孫權勸學》)
13、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邪,通耶,句末語氣助詞。(《孫權勸學》)
14、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坐,通座,座位。(《口技》)
15、孰為汝多知乎知,通智,聰明。(《兩小兒辯日》)
16、止有剩骨止,通只,僅僅。(《狼》)
17、便要還家要,通邀,邀請。(《桃花源記》)
18、八分有奇有,通又。(《核舟記》)
19、詘右臂支船詘,通屈,彎曲。(《核舟記》)
20、虞山王毅叔遠甫甫,通父,古時對男子的美稱。(《核舟記》)
21、左乎倚一衡木衡,通橫。(《核舟記》)
22、選賢與能與,通舉,薦舉。(《大道之行也》)
23、矜、寡、孤、獨矜,通鰥,老而無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24、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闕,通缺,中斷。(《三峽》)
25、皆披文身。文,通紋。(《觀潮》)
26、蟬則千轉不窮。轉,通囀,鳥叫聲。(《與朱元思書》)
27、窺谷忘反反,通返。(《與朱元思書》)
28、祗辱于奴隸人之手祗,通只,只是。(《馬說》)
29、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飼,喂。(《馬說》)
30、才美不外見見,通現,顯現。(《馬說》)
31、食之不能盡其材材,通才,才能。(《馬說》)
32、其真無馬邪邪,通耶,相當于嗎。(《馬說》)
33、四支僵勁不能動。支,通肢。(《送東陽馬生序》)
34、同舍生皆被綺繡。被,通披。(《送東陽馬生序》)
35、百廢具興具,通俱。(《岳陽樓記》)
36、屬予作文以記之屬,通囑,囑托。(《岳陽樓記》)
37、茍富貴,無相忘。無,通毋,不要。(《陳涉世家》)
38、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唱,通倡,首發。(《陳涉世家》)
39、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經。(《陳涉世家》)
40、將軍身被堅執銳被,通披(《陳涉世家》)
41、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錯,通措,放置(《唐睢不辱使命》)
42、而君逆寡人,輕寡人與,與,通軟,疑問語氣詞,嗎。(《唐睢不辱使命》)
43、欲信大義于天下信,通伸,伸張。(《隆中對》)
44、必能裨補闕漏闕,通缺,缺點。(《出師表》)
45、爾來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表余數。(《出師表》)
46、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抗拒,抵御。(《公輸》)
47、公輸盤詘詘,通屈,理屈。(《公輸》)
48、吾請無攻宋矣無,通毋,不要。(《公輸》)
49、親戚畔之畔,通叛,背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0、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51、困于心,衡于慮衡,通橫,阻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52、入則無法家拂土拂,通弼,輔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5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通德,感恩,感激。(《魚我所欲也》)
54、小惠未偏,民弗從也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劌論戰》)
55、孰視之,自認為不如孰,通熟,仔細。(《鄒忌諷齊王納諫》)
56、河曲智叟亡以應亡,通無,沒有。(《愚公移山》)
57、寒暑易節,如一反焉反,通返,返回。(《愚公移山》)
58、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聰明。(《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