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非常重要的是選取立意角度,有些材料作文題,命題老師只提供描述性材料,卻對材料不作任何提示,本意是讓學生不受老師提示的約束,可多角度思考立意。然而不少同學則抓芝麻丟西瓜,完全不對材料做整體分析,僅就材料中片言只語,立意作文,往往因偏離材料本質而懊喪不已。
要使立意角度不偏離材料的本質,前提是要分析材料的邏輯關系,把握材料基本話題,角度的確立都要與基本話題有聯系。我以為學生可從剖析基本話題入手,來確立寫作角度。如這樣一則材料:
一名晨練者俯身系鞋帶,運動鞋上寫著中國制造,結合美國運動科技;一個家庭正在吃早餐,身邊的冰箱上印著中國制造,融合法國時尚;兩名時尚少女行走街頭,身上掛著MP3上標注者中國制造,配合硅谷的軟件;法國頂級模特的時裝上印著中國制造,法國名師設計;一名商務人士向飛機窗外望去,機身上寫者中國制造,全球工程師結晶……
這是中國商務部聯合4家商會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投放的一則30秒鐘商業廣告,其創意主旨除了向世界宣傳中國制造并非廉價品的代名詞,同時也在強化一個印象:中國制造也是世界制造。正如廣告結尾所說,當我們說中國制造,也意味著與世界一同制造。以此突出中國制造是世界合作的結晶。
顯然,這則材料的基本話題是中國制造,依據材料分析中國制造,探尋其本質含義。中國制造是什么?是世界合作的結晶,表明合作精神,表明借鑒和吸收。再看中國制造的是什么,從材料中可見,制造的僅是產品價值鏈的低端部分,關鍵體現核心技術的不是中國制造,技術是國外的,制造是中國,這就表明中國制造并無創造。表明吸收借鑒失掉了主體性。如果聯系實際,就可立意為: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合作是必然趨勢;發展自己需要拿來;要樹立民族自信心,提升中國形象;要讓中國制造變成中國創造;中國為何不能成為品牌大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