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給孩子安全的鑰匙
我國的安全教育普遍缺乏,大部分成年人和孩子,都沒有受過專門的自救訓練。日前有利好信息傳來,廣東省中小學《安全防范教育》讀本已經編印完成,計劃明年在全省推廣使用。
該讀本的內容涉及預防性侵犯、警惕校園暴力、科學減肥、網絡安全等內容。長期以來,我們都喊著給孩子魚不如教給孩子漁,給孩子獵物不如給孩子獵槍??墒?,一旦具體到某種知識上,大人們要么越俎代庖,要么空喊不練,或者大人自己也不會,如何教孩子?有關部門曾專項調查7-10歲的學齡兒童,當問及如果遇到洪水、火災或者是地震,大人又不在身邊怎么辦時,孩子們普遍的回答是拼命跑、喊救命,這就是我國小學生安全知識的基本狀況。
拼命跑是應該的,知道怎樣跑卻要具備相應的知識和技能。以前段時間江西地震為例,因地震直接死傷的人數不多,因恐懼跳樓或者疏散時發生踩踏而傷亡的人數卻不少。如湖北三個縣市的學生在疏散時發生嚴重踩踏事故,造成78名學生受傷,其中重傷11人。喊救命也是防范措施之一,可遇上喊不了和喊了沒用的情形時,如何自救或救助他人?孩子們多半是茫然不知所措的??梢?,拼命跑和喊救命不是靈丹妙藥,怎樣跑才是救命良方。
再比如說如何防范性侵害和保障性安全,中小學生知之者恐怕也不多。這一向是個敏感問題。把性侵害過程中的防范、性侵害事件后的心理調適提升到人文關懷的高度,此舉值得寫進中國教育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