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暮色蒼茫。撿一塊碎瓦,比打水漂。父親對兒子說。
兒子服從。但只劃出一條很短暫的弧線。用力。我再沒有力氣了,兒子灰心喪氣,爸,或許你能幫我。那么,跟我來。
到河邊要穿過一片松樹林,它的背后有塊平地,那里綻放著藍色的花兒,棲息著藍鳥,還有一些戀花的彩蝶翩飛于光明與黑暗之間。這似乎不合他的心境。他高考落榜了,景色應該是悲傷的、灰暗的,林子里應該閃爍著微暗的火,像似有卻無的希望。他該做的或許是踏著落花歸去。他像是經歷著一次逃亡,繼續還是放棄?這是一個問題。
他用力,只是一條短暫的弧線,就是近處也未能綻放美麗的水花。我用了最大的力量,還是不行,他說,就像我的高考。是你缺少一點幻想,像這樣。父親輕輕擲出一條悠長的線,仿佛不是碎瓦,而是一條飛魚。如果你像這樣。父親向天上扔出碎瓦,用了很大的力氣,可只是沉悶的一聲,碎瓦墜入河底。再像這樣。父親向河里猛地一擲,更加沉悶的響。和上次一樣,碎瓦墜入河底。
父親對他笑:幻想問題。幻想問題?難道你是說我想上大學是幻想?不是,但大學并不是唯一的路。父親說,有過這樣的一句話,多一點幻想,人生將會給出不同高度的拋物線。顯然,幻想不光是力,還需要正確的方向。
父子都笑了。那么你是要我踏出考試外的一條路來。是,創業,當老板去。幻想!可能嗎?這要靠你自己的幻想力。而我現在做的只是和你回家。起點,終點,你在哪里都該有你自己的幻想方向和努力。
兒子仿佛當上了老板,多一點幻想,于是一條美麗的弧線在水面上,不是碎瓦,而像一條飛魚,游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點評】
本文采用父子對話的形式揭示出幻想的內涵,由日常生活中打水漂的游戲切入話題,然后漸次深入到決定一個人命運的高考。一實一虛,雙線并進。語言樸素,見地深刻,指出決定人生拋物線高度的不僅在于力度的大小,關鍵還在幻想的方向。作者文筆妙在寫身邊的事,抒自己的情,且能以情動人,以景感人。用小說來揭示文章主旨,是本文的最大亮點。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也別具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