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09高考最新作文素材200篇(7)
61、取長補短
在百事可樂的最初70多年里,它一直是一種地方性的飲料品牌。直到20世紀(jì)初,它終于找準(zhǔn)了一個對手——老牌的可口可樂,并依據(jù)可口可樂的市場盲點,搶先制定出年輕一代的品牌策略。老牌的可口可樂也從后輩身上,看到了自身的危機,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天下惟我獨尊的意識開始改變。于是,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這對偉大的對手,從彼此的身上找到了靈感和沖突,并從此造就了一場偉大的競爭。
62、公平的競爭
30年前的美國新聞界,《華盛頓郵報》和《華盛頓明星新聞報》是一對競爭非常激烈的死對頭。1972年,水門事件最初被《郵報》披露。為了表示懲罰和恐嚇,總統(tǒng)尼克松表示只接受《新聞報》獨家采訪,而把《郵報》記者趕出了白宮。機會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擺在了《新聞報》的面前。就在這時,《新聞報》卻發(fā)表了一則大大出乎白宮意料的社論,稱它不會作為白宮泄私憤的工具來反對自己的競爭者,并言之鑿鑿地宣稱,假如《郵報》記者不能進入白宮,他們也將停止采訪。
63、自得其樂
張營之年輕時對象棋非常癡迷,常雙手互弈,一手執(zhí)黑,一手執(zhí)紅,左手贏了,右手斟酒,右手贏了,左手斟酒,以示犒賞。著名書家何慕白聽說后,當(dāng)即書勝亦欣然,敗亦可喜8個大字贈予營之。年輕的張營之卻只剪裁勝可喜3個字掛在自己家中。
64、人與自然
古希臘悲劇大師埃斯庫羅斯說:非但不能強制自然,還要順從自然。中國古代的道家學(xué)派也持與此相近的觀點。荀子卻獨樹一幟,自信的宣布:人定勝天。到了近代,西哲黑格爾說:當(dāng)人類歡呼對自然的勝利之時,也就是自然對人類懲罰的開始。恩格斯更明確的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fù)了我們。然而我們文革期間卻樂此不疲地戰(zhàn)天斗地宣稱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
65、機遇
有一天,一個偏僻的農(nóng)村中學(xué)里來了一輛汽車。一個穿著黑夾克的男子對一群孩子說:誰愿意當(dāng)演員?
孩子們都默不作聲。一個并不漂亮的女孩子怯怯地站出來說:我愿意。
男子說:那你會什么呢?
女孩說:我會唱歌。
女孩在眾人面前唱了一首歌,斷斷續(xù)續(xù)的,幾乎不成調(diào)子。
女孩唱完,中年男子對女孩說:我要選的演員就是你了。
那個女孩名叫魏敏芝,而那個中年男子就是張藝謀。
66、生命危險的概率
有感于人生旅途中眾多難以預(yù)料的偶然事件,夏威夷大學(xué)教授、統(tǒng)計推理專家拉里·蘇丹博士曾作《一生風(fēng)險知多少》一文,對生命途中的偶然事故作了科學(xué)的研究和預(yù)測。書中羅列人一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意外的危險概率。
受傷:危險的概率是三分之一
死于心臟?。何kU的概率是三百四十分之一
因中毒而死:危險的概率是八萬六千分之一
騎自行車死于車禍:危險的概率是十三萬分之一
死于飛機失事:危險的概率二十五萬分之一
死于火災(zāi):危險的概率五萬分之一
被閃電擊死:危險的概率是二百萬分之一
死于突發(fā)事件:危險的概率是二千九百分之一
……
67、快樂
從前有一個人,生活快活,世界上的任何東西都使他感到高興,就是看一棵小草,他也會喜笑顏開。
有一次,他忽然想要彎下腰來看一看他的歡樂還在不在??墒?,他剛一彎腰,歡樂就不見了。怎么會是這樣呢?他自言自語道,歡樂剛才還在,忽然一下子似乎掉進地縫里去了!
于是他走遍山川河谷、森林和田野,去尋找自己的歡樂。人們各種各樣的他看到不少,但就是看不到看書的快樂,他彎腰曲背,找遍了每一個角落,失去的歡樂還是沒有找到。這時,他直起了身子對自己說:不找了!丟了就丟了,有什么辦法呢,難道要彎著腰找一輩子嗎?
但是說也奇怪,當(dāng)他剛一直起身子,歡樂又回到了他的身上。歡樂是怎么丟的,又怎么回來了!
68、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東漢時,征西大將軍馮異被赤眉軍戰(zhàn)敗,棄馬逃回溪阪。后來,他以整頓數(shù)萬士卒,向赤眉軍約定日期決戰(zhàn)。作戰(zhàn)前一天,馮異派了一部分士兵扮成赤眉軍模樣,設(shè)下埋伏。兩軍作戰(zhàn)時,馮異的伏兵四起,由于眉毛也涂上了紅色,赤眉軍無法識別真?zhèn)危粴芏唷=又?,馮異又于崤底大破赤眉軍,俘獲八萬余人。學(xué)武帝劉秀在慰勞馮異等將士書中說:赤眉破平,士卒勞苦。開始失敗在回溪,但終能戰(zhàn)勝于澠池,可以說是‘失之東隅(失敗在早上),收之桑榆(勝利在傍晚)’。
69、三個砌磚的工人
有人曾問三個砌磚的工人:你們在干什么?第一個和第二個的回答,分別是砌磚和賺工資,而第三個工人的回答是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
數(shù)年后,這第三個工人成了有名的建筑師,設(shè)計了不少驚人的杰作。
70、我們跨過的步子大體上是相等的
唐太宗貞觀年間,長安城西的一家磨房里,有一匹馬和一頭驢子。它們是好朋友。
貞觀四年,這匹馬被玄奘大師選中,出發(fā)經(jīng)西域前往印度取經(jīng)。
十三年后,這匹馬馱著佛經(jīng),回到長安。它重到磨房會見朋友驢子。老馬談起這次旅途的經(jīng)歷:浩瀚無垠的沙漠,高聳入云的蔥嶺,凌山的冰雪,熱海的波瀾,那些神話般的境界,使驢子聽了大為驚異!
驢子驚嘆地說:你有多么豐富的見聞呀!那么遙遠的道路,我簡直連想都不敢想。其實,老馬說,我們跨過的步子是大體相等的,當(dāng)我向西藏前進的時候,你一步也沒有停止,只不過是在原地打轉(zh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