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常聽到一句話: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說簡單點—性格決定命運。
在中國從來都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成功的讓后世景仰,世人稱道,而失敗者則會被萬夫所指,世人所不,而項羽在們心中從來都是一個了不起的大將軍,一個讓人望其項脊的大英雄,劉邦雖然勝了,但我們聽到的更多是人們的罵聲,有人說劉邦打敗了項羽,有人說韓信打敗了項羽,可我說項羽自己打敗了自己,他的性格決定了他將被打敗的命運。
項羽精通兵法,力能舉鼎,文武雙全,同時具有先天的領導力和不凡氣度,他懂得帶兵最重要的是要立軍威,項羽一向言必行,行必果,他武力過人,有萬夫不擋之勇,同時能征善戰,機智多謀,帶兵打戰同樣所向無敵,仿佛出世就是與眾不同的大人物大英雄。
項羽除了上述特征外,最重要是他非常的自信、堅強,果敢,威猛,這樣無比的自信,使他很少相信別人,他只相信自己,他個人能在萬敵之中進退自如,百萬雄兵指揮起來同樣應對自如得心應手,同樣他也剛愎自用,性情暴戾,因為他的能力之優秀他常常目中無人,口出狂言,一般人在他眼里都是凡夫俗子,極少有人能讓他敬佩。
但他最大的錯誤不是鴻門之上沒殺掉劉邦,而是對于韓信的輕視,韓信本是在項羽手下當差的,韓信熟讀兵書,有謀略有膽識對軍事之事了如指掌,能忍他人跨下之辱就是為了不負身平所學,為了有朝一日出人頭地,在項羽帳下時雖是小兵一個,但每每都能未卜先知,對項羽的作戰思路了如指掌,后來他投靠了劉邦,在九里山逼得項羽彈盡糧絕才讓項羽自刎于烏江邊上。
其實項羽完全有能力避免他最來的結局,韓信、張良、劉邦三個之中他任意殺掉其中一個都不會有入最后的下場,但他從來不是一個真正濫殺無辜的人,他的骨子里是存有仁義之心的。如果最后時刻他過了江東,也許歷史將會是重新改寫。一個人的性格決定著他的命運,回顧項羽走過的路,心痛傷感的同時,我們發現—性格決定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