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讀文本能力要求
(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3)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4)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1、關于個性化和創意。文學類文本鼓勵多元解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甚至可以從正反對立的角度設題,作品的內涵豐富而有韻味,如08年寧夏、海南卷:有人說鮑勃值得同情,有人說他罪有應得;有人說吉米忠于職守,有人說他背叛了友誼。你的看法呢?請就你認同的一種觀點加以探究。
2、關于人文精神和時代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文學類文本選材時往往會選名家之作,如《河的第三條岸》、遲子建的《泥濘》、歐·亨利的《二十年以后》、汪曾祺的《侯銀匠》、張煒的《歌德之勺》和古典名著《水滸傳》的《林沖見差撥》,作品的主旨大凡是環境與命運、情與法、情與理的沖突,在這些沖突中又彰顯人性的光輝和永恒的人文關懷。
二、理清四大類的探究題
對近兩年新課標省份高考試卷探究題的分析研究,大體可分為以下幾類:
1、正反對立類。
例(08年寧夏、海南卷文學類文本閱讀):小說描寫了警察吉米和通緝犯鮑勃二十年以后赴約的故事,在情與法的沖突中,兩個人都面臨艱難的抉擇。有人說鮑勃值得同情,有人說他罪有應得;有人說吉米忠于職守,有人說他背叛了友誼。你的看法呢?請就你認同的一種觀點加以探究。
2、深層剖析類
例(08年廣東卷文學類文本閱讀):
有人說,河的第三條岸在現實中并不存在,它象征著父親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這樣,那么我對父親的這種追求持何種態度?請聯系全文,談談你的看法。(6分)
示例:如果說河的第三條岸是父親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我對父親的這種追求既支持,但又害怕、不理解。首先是支持,表現在樂意跟隨父親一起上船;在父親需要的時候幫助偷食物;當全家人都走了還在默默地守護著父親,說無論何時,我會踏上你的船,頂上你的位置。其次是不甚理解,少年的不理解,只為了追求而去,當父親提出提議后,我渾身戰栗,害怕極了,甚至發瘋似的逃掉,把父親看作是另一個世界來的人。
3、拓展啟示類
例(08年山東卷文學類文本閱讀):
本文在寫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請結合文本,談談它對你的寫作有何啟示。(6分)
主要是以小見大的手法。
啟示主要有兩點。①要善于觀察,注意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物,尋找最佳的切入點。如本文對歌德故居中的炊勺的發現。②要精于思考,學會從具體事物中發現和發掘深刻的意蘊,就像作者從炊勺中看到了歌德的非同一般一樣。
三、梳理探究題的三大關系
(一)拓展探究和文本的關系
例如(07年山東卷文學類文本閱讀):燈火的溫情葉延濱
作者說人在孤絕的環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尋求憐憫等方式來解脫自己。你怎樣看等這種人生態度?假若你處在這樣的環境又會如何?請聯系全文談談你的看法。
此題分兩問,看似都是開放題,允許考生自由發揮。第一問,表面上看可以從肯定和否定兩方面回答問題,但把題目放回到原文中可惜這種解脫是以出賣或出讓尊嚴與自信為代價的可知,作者對題干的生活態度是否定的,考生如果答成肯定的答案,思想性方面就會受影響,這一題就不能得高分,而順著作者的思路可以答成:這都不是積極的做法。身處逆境,至少要保持平和的心態,更重要的是在逆境中能在心中點一盞溫情的燈,保持自我,不失人格,不失風骨,勇于進取。第二問,回答似乎更為自由,但必須聯系全文主旨答題。文章說其實,人難免不失意,失意時不失人格,不失風骨,不失高潔,才可獨居寒冷的江峽中,成為高天銀雪世界的唯一自持者,依據作者觀點,應該圍繞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這個中心作答。這一類探究題在設題時給考生留下一個陷阱,好像可以多角度多側面回答問題,但無論題干如何開放,都必須扣緊文本的提示,領會作者的思想傾向,切不可天馬行空,任意而為。這類試題和平日訓練的現代文閱讀題有較大的區別,受定勢思維的影響也較大,考生要特別注意。
(二)深層探究和問答題的關系
例如(08年廣東卷文學類文本閱讀):
有人說,河的第三條岸在現實中并不存在,它象征著父親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這樣,那么我對父親的這種追求持何種態度?請聯系全文,談談你的看法。(6分)
這個問題,按現代文閱讀的一般思路回答就是我對父親的這種追求持肯定或態度的態度,但是探究題如果只限于這種線限的回答,就缺少思維的深度了,所以,做好這樣的題目,考生除了要像第一點所提到的基本要求外,還要追求思維的深刻性和全面性。回到具體的題目中,我對父親的態度是動態發展的。首先是支持,表現在樂意跟隨父親一起上船;在父親需要的時候幫助偷食物;當全家人都走了還在默默地守護著父親,說無論何時,我會踏上你的船,頂上你的位置。其次是不甚理解,隨著年齡的增長,好奇心慢慢減少,對父親的行為表示疑惑;最后,當父親提出要我接收他的事業時,我渾身戰栗,害怕極了,甚至發瘋似的逃掉,把父親看作是另一個世界來的人。綜上所述,我對父親的態度是動態的、立體的,如果說河的第三條岸是父親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那么,我對父親的這種追求既支持,但又害怕、不理解。
(三)重點突破和多點開花的關系
探究題中最缺少創新和最缺乏思維品質的設題方向,之所以這類題出現的頻率高,是因為設題較簡單,參考答案也較容易設置,這是探究題處在初級階段的產物,隨著研究的深入,筆者認為,這類題會越來越少。
那么,考生如何完成這一類題呢?以08年江蘇卷文學類文本閱讀為例:
小說題為侯銀匠,但寫侯菊的文字多,請結合全文探究作者這樣安排的理由。(6分)
①小說的主旨是表現侯銀匠,侯家父女相依為命,侯菊繼承了父親的精細、勤勞等品質,寫侯菊就是表現侯銀匠。
②小說的主旨是表現侯銀匠,女兒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寫此時此刻的情景,重點突出,可以避免平鋪直敘。
③小說的主旨是表現侯銀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寫侯菊,間接烘托出侯銀匠的人生況味。
④小說的主旨是表現侯銀匠,作者實寫侯菊,暗寫侯銀匠,以有形寫無形,更有情趣。
⑤小說的主旨是表現侯銀匠,更多描寫女兒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關系中深刻表現中國傳統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長。
考生答題時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把參考答案的五點都答出來,只要能抓住其中一點結合文本深入展開,應該也可以得滿分。
(2009江蘇)本文寫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寫見長,請具體說明它在藝術表現上有哪些特色。(6分)
本題已經暗示了答題方向,不以描寫見長,那肯定應該涉及到表達方式:抒情議論相結合;虛實結合;托物言志;借古喻今。
這里又涉及到對探究題的理解的問題,探究題是新生事物,學術界也還沒有給定一個較明確的概念,理解上出現偏差在所難免,在評卷時,不少老師還是不能改變傳統習慣,扣點打分,那些在某一點上對文本有獨到理解的考生就要吃虧了。為此,筆者呼吁設題者和評卷點在設定評分標準時不追求面面俱到,更多注重點上的深入和思維的深度。當然,考生答題時也要做融通,在重點突破某一點的同時,也用簡潔的語言把其它的要點帶一下,這樣,就實現了重點突破和多點開花的良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