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詩文復習妙法小貼士(十)
21如何運用文言翻譯中的調整法?
調整法主要用于調整跟現代漢語語序不同的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前面講到的所有倒裝句,還有未講到的定語后置,以及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動量結構等。在碰到這些句子的翻譯時,我們都要按現代漢語的語序來表達。如馬之千里者(定語后置)就可翻譯成一天能跑千里的馬,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比較性選擇疑問句)可翻譯成我跟城北徐公比哪個漂亮,齊人三鼓(動量結構)可翻譯成齊軍擊了三次鼓,吾妻之美我者(美屬形容詞意動用法)可翻譯成我的妻子認為我美。
如2008年廣西南寧中考卷的翻譯題: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翻譯時,我們得調整所以的語序:她(丑女)只知道(西施)皺眉很美,卻不知道(西施)皺眉顯得美的原因。
2008年貴州貴陽市考題要求翻譯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個句子,主要考查點就在苦和勞這兩個使動詞的用法上。全句可譯為:一定要先使他內心痛苦,筋骨勞累。
22如何運用文言翻譯中的意譯法?
意譯,指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而把原文的大意表達出來的一種翻譯方法。我們在前面講過,文言文翻譯的基本原則是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一般情況下,我們應盡可能地采用字字落實的直譯法;直譯有困難時,我們才采用意譯這種輔助手段。
具體而言,文言中用了比喻、互文、借代、委婉等手法的句子,我們可采用意譯法。
比喻句是不能直譯的,如《與朱元思書》中的鳶飛戾天者,若直譯為老鷹飛到天上,顯然荒誕,因為它在文中是比喻那些追求高位的人。用借代修辭的句子,翻譯時要換借體為本體,如布衣之怒的布衣應翻譯為平民,傴僂提攜應翻譯為老老少少的行人,等等。運用互文的句子,應將幾句簡化合并,如翻譯秦時明月漢時關(《出塞》),就應根據上下文的相互呼應和相互補充的表意形式,翻譯為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再如,古代把國王或王后死說成山陵崩,把自己死說成填溝壑,把上廁所說成更衣等,我們在翻譯時都應根據其意義譯成今天的用語。
(《語文報·中考版》326-3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