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沉默與敢言
在浩瀚的語言世界里,沉默與敢言是一對難兄難弟,它們常被基他詞語譏諷為毫無用處的一潭死水和十足的闖禍專家。對此,它們很難過,決定結伴而行,到外面去發現自身的價值。
一路上,沉默悶不吭聲,即使看見去藥店抓藥的貧苦老人的銅錢丟了,幾個嬉戲頑童的附近藏著一個沉坑,它也選擇了保持沉默:敢言則喋喋不休,哪怕它揭露出的隱私讓夫妻反目,兄弟干戈,也依然炫耀著自己的敢于言說。
就這么過了很久,它們非但沒有發現各自的價值,甚至更多了幾分沮喪,只好垂頭喪氣地準備放棄,回去繼續接受他人的冷嘲熱諷。
這時,它們途徑一處毫無公正可言的公堂。被告是一個無辜的男孩,原告是橫行霸道的大財主,證人們是財主唯命是從的家奴,而審判年老昏庸的縣官。這是一件惡性殺人案,財主毒殺了他的仆人,卻嫁禍給死者的獨子。
恃強凌弱繼續上演,昏庸透頂即將定案。沉默和敢言看不下去了,沉默堵住財主的臟嘴,敢言給怯懦的男孩壯膽;敢言讓圍觀的民眾為無辜者聲援,把作惡者拆穿,沉默沒收了那些家奴的虛假證言,良心逐漸呈現;沉默令縣官裝聾作啞靜觀事態發展,敢言使膽小怕事的仵作知無不言,驗尸和現場勘查結果證明,財主才是真正的罪犯!
在百姓們的歡呼聲中,沉默與敢言終于發現了自己的價值。同時,它們也終于懂得了,一味地沉默抑或放縱地敢言都非正確的選擇,只有相互間的通力全作和取長補短,才是語言表達的最高價值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