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詆毀機(jī)智避禍
清乾隆年間,杭州的南屏山凈慈寺有個和尚叫詆毀。此人聰明機(jī)靈,心直口快,喜歡議論天下大事,對朝廷多有不敬之辭。
乾隆皇帝對此早有所聞,巡視江南來到杭州時,為找茬兒懲治他,于是喬裝改扮成秀才來到了凈慈寺。
乾隆隨手從地上拾起一塊劈開的毛竹片,指著青的一面問詆毀:老師傅,這個叫什么呀?
按照一般的說法,顯然叫篾青。詆毀正準(zhǔn)備答話,募然,從乾隆的言談舉止中意識到了什么,腦子里馬上閃出:篾青的諧音不就是滅清嗎?于是,眼珠一轉(zhuǎn),答道:這叫‘竹皮’。
乾隆原以為詆毀會答篾青,便以對清朝政府不滿的罪名,立即處罰他,不料被詆毀,巧妙地繞過去了。乾隆不甘心就此罷休,隨即將竹片調(diào)翻過來,指著白的一面問詆毀:老師傅,這個又叫什么呢!這個嘛,詆毀心里想,若回答篾黃,則正中乾隆的計策,固篾黃與滅皇同音。于是詆毀答道:我們管它叫‘竹肉’。
乾隆皇帝的這一招又以失敗而告終了,心中不快卻又不好發(fā)作,而機(jī)智的詆毀和尚則接連躲過了殺身之禍。
大道理:
對于那些有意要傷害自己的人,一定要見機(jī)行事,不能落入對方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