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正值五谷收獲的日子,重陽糕,不僅是節日的食品,還是神佛的供品,也是饋贈的禮品。流行于全國大部分地區,因用于農歷九月九日佳節并且形色花巧,所以又叫花糕。
重陽糕起源很早。南朝梁代人宗懔(約501-565年)的《荊楚歲時記》注說: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漢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節。佩茱萸,食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宋代高承在《事物記原》卷九說:蓋餌,即糕也。并引述晉代葛洪《西京雜記》所記漢代食餌的記載。實際上以粉面蒸糕唐代已經出現,不過并不專為重陽節的食俗。而宋時做糕之風已經很盛了。到了宋代,城市經濟逐漸繁榮,市井之內出現了獨立經營糕餅食品的店鋪,糕與登高之高諧音,于是吃糕與登高同成節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