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懷祖國,情系天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曾經,我們的古人就是以這種自強不息、團結進取的精神屹立在世界的巔峰之上。新時代的我們,在新時代的呵護下長大。上了大學后,我們對于自己有了更全面的認知,也知道自己肩上背負的使命與擔當。
作為涉農學校的一名學子,我知道農業對我們國家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要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科研人員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讓農民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今年7月22日在吉林省考察時的講話。農業發展關系到我們國家的戰略安排,而現在的農業發展離不開科技,無論是田間地頭的拖拉機,還有能噴灑農藥的無人機,適時適量的肥料與科學有效的噴灑農藥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農作物的產量。如何來實現它呢,這時候就要我們來上場了。
很多人認為要想增加農作物產量,需要農業方面的專家來做。在以前的確是這樣。但隨著科技不斷發展,各種農業機械和科學技術手段的不斷面世,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的同時也提高了播種效率。但是只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也為農業發展帶來了新動力、新希望。農業發展開始需要多方面、多領域的人才。這時就需要年輕一代的我們運用所學專業知識來為農業發展添磚加瓦。
每當在新聞上看到邊防戰士在艱苦的環境中守護祖國邊疆,我就想我能為這個“大家”做些什么。其實每個人都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的發光發熱。很多農業站的工作人員在田間地頭為農民做出專業指導,幫助他們提高作物產量,也為我國糧食安全做出貢獻。作為新時代涉農高校大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農業科技現代化發展盡一份微薄之力,我想也是愛國的一種表現。
“青年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重要場合寄語廣大青年。時間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作為當代大學生,不僅要學習知識,苦練本領,還要經常運動,強健體魄。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綜合素質,是一個國家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我記得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北大師生座談會上寄語廣大青年:“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獻國家。”作為新時代大學生,除了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以外,還要將個人的發展和理想融入到黨和國家的事業中。“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真正的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廣大青年更要珍惜大好學習時光,求真學問,練真本領,更好為國爭光、為民造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