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媽的老家在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那里鳥語花香,樹木成蔭。我到那里旅行過兩次,每一次都陶醉在它的美麗景色中,那就是——重慶。
重慶人最喜愛過年,恨不得天天都像過年一般熱鬧:重慶人千百年來形成的春節拜年、十五觀燈、清明祭祖、中秋賞月以及懸酒幌、趕廟會、坐花轎、放風箏等民俗,與中國其他地區相比大同小異。但由于重慶有五個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這兩個既熱情又傳統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俗節日。
心靈手巧的土家族人,在舞蹈上擁有非凡的天賦。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土家族人都要舉行盛大的祭祀、祈禱、喜慶活動。男女老少穿起節日的盛裝,跳起歡快而熱烈的擺手舞。一時間,滿耳喧天鼓樂,滿眼婆娑舞影。驍勇善戰的苗族人,則對唱歌情有獨鐘。一年一度的“趕秋”,是苗族人大展歌喉的傳統節日。青年男女還可以在“趕秋”節上,借歌聲互表衷情。
剛進臘月,重慶市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人們就忙開了。為了準備好這頓年夜飯,一些必不可少的傳統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準備是不行的。其中最主要的當數“扣肉”和“灌海椒”。“扣肉”看似簡單,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膩、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灌海椒”則是把糯米面拌上作料后填入一個個掏空的海椒中,然后放入咸菜罐子里封存半個月,到了除夕,拿出來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我去吃年夜飯時,光聞到它們的香氣和看到它們美味的樣子,就已經垂涎欲滴了。
大年三十,我們玩了個通宵。到了除夕午夜12點,我們就將提前準備好的小氣球踩破,發出類似鞭炮的響聲,以示辭舊迎新。哥哥很想放鞭炮,于是開車到郊區,在一個空曠的地方盡情大放一番。
大年初一,我們都不出門,守在家里。聽媽媽說大年初一家里不能掃地和倒垃圾,這樣做會掃走家里的財氣。那天不能睡午覺,會成為“霉睡”,是一年倒霉的意思。當然,這一天,大大家都必須多說吉利話,不能說喪氣話,預示來年大吉大利。
大年初二我們就開始拜年了!當地人稱為“走人戶”,意思就是到親朋好友家里拜訪。我們還在初二之后吃了頓“轉轉飯”,就是到親戚之間輪流吃飯,一家負責一天的飯菜。通常吃飯后打牌,大家一邊打牌,一邊聊天。我們小孩子就在池塘邊、樹林里盡情的玩耍。
我們的拜年活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也就是中國的燈節。正月十五這一天,晚上所有房間的燈都要亮著,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
怎么樣,重慶過年時的習俗很有特點吧!其實他們的新年習俗還有許許多多,還有更多美味可口的食品和心靈手巧編制出的工藝品在等著我們。如果想見到它們,那就請您親自去重慶走一回,相信您一定會收獲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