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萬物復(fù)蘇,處處是欣欣向榮的景色。古今中外,“春”歷來是文學(xué)家、藝術(shù)家的創(chuàng)作對象,春在作家眼里是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在畫家筆下則是一副翠色滴的山水畫。瞧呀,小草悄悄的萌芽破土,遠遠望去,宛如茸茸的淡綠色的錦緞;走而近視,“喲!”剛才一片新綠皆無,驀地,我想起那“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名句,此時呈現(xiàn)在我面前的正如大詩人韓愈所描繪的春景。
河邊的柳樹,“長辮”上抽出一片片嫩黃的芽,黃中有一點點綠。這不是秋天衰竭的枯黃,而是要泛綠的新生命的開始。桃花、梨花相繼開放,繼而爭先恐后,爭奇斗艷,紅得像一團跳動的火焰,粉得像嬰兒的臉蛋,白的像一片冰清玉潔的冬雪。艷的醉人,不容纖毫塵埃;香得也醉人,散布著沁心撲鼻的春的氣息。美的花,香的味,引得春歸的鳥兒也想停憩枝頭,久久不愿離去,它用那圓潤、甜蜜、動人心弦的婉轉(zhuǎn)的歌喉來喚醒人夢對春的希望。“春天在哪里啊,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尋春的小朋友,在盡情的歌唱。是啊,春包容于我們的眼睛之中,綠的天空,綠的大地,綠的樹,綠的水,綠的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