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閱讀題之三:把握要求,正確答題
把握要求,正確答題—說說現代文閱讀題的答題語
常見失誤
●扣題不緊密
有些考生對所讀文章的中心領悟不夠透徹,對題目又缺少必要的分析,憑著粗略的閱讀感受,匆匆入手,草草作答,所答內容因沒有緊扣題意,與文章中心若即若離,導致失分。如2008年江蘇南通市中考試題議論文閱讀的14題聯系你的學習或者讀書體驗,說說你對作者觀點的理解,不少考生在表述時大談學習或閱讀時要多思考、多體會,就是沒有圍繞作者的觀點,并結合自己的體會來談,結果造成了失分。
●表達不準確
各類文體有不同的名詞術語,各類題型有不同的答題方法,但很多考生不能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名詞術語混淆、答題機械造成了表達不準確。如2008年江蘇南通市中考試題說明文閱讀的9題結合語境,說說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有考生把黃金電這一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說成了修辭手法,在表述上也僅僅籠統陳述了黃金電很有價值,而沒有揭示出黃金電的內在意義。
●表述不全面
表述不全面常見的有這樣兩種情況:一種題目信息理解不全面導致表述不全,如2008年江蘇南通市中考試題說明文閱讀的8題第②段中,為什么說‘這是一塊孕育著財富和夢想卻一直被自然掖藏著的新大陸’,不少考生作答時只關注了財富和夢想,而忽視了后半句話卻一直被自然掖藏著的新大陸,表述時只寫上了這里蘊藏著巨大的風力資源,結果影響了分值。另一種是題目意思理解不深刻導致表述不全,如2008年江蘇南通市中考試題議論文閱讀的12題第③段中席勒和托爾斯泰的觀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請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概括,有些考生回答時對席勒和托爾斯泰兩人話中的獨自耕耘和獨處之時大做文章,結果沒有抓住兩人話語的核心,對相同和不同點陳述不清、表述不全。
●語言不簡潔
有些考生認為,閱卷憑要點得分,把答案寫得越詳細越好,于是在答題中常常是多多益善,重復啰唆,不得要領,很難讓閱卷老師迅速地找到答案要點。如2008年江蘇南通市中考試題說明文閱讀的10題為什么要大力發展風電產業?請分條陳述,有考生在表述時唯恐有所疏漏,寫上一大堆,結果是吃力不討好,把有價值的答案也淹沒了。
應對策略
●把握文意,明確中心
做任何題目,首先要對文章有個整體感知。只有把握了文章結構,領會了文章意思,明確了文章的主旨,答題表述時才會思路清晰,左右逢源。因此在考試時不要急著去做題,應在閱讀文章上花足時間。具體說來,一要仔細閱讀,揣摩詞句,概括段意,對文章形成一個整體認識;二要學會圈畫,把文章中關鍵詞、中心句、過渡句等重要詞句圈畫出來,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和主旨。
●結合文體,全面答題
不同文體有不同特點,就需要用不同文體的不同閱讀方法去思考問題,因此在閱讀和解答時必須結合文體,用不同文體的不同術語和不同思維方式來考慮問題。同時在表述時要注意全面答題,防止粗疏或遺漏。有的同學答題比較粗疏,只答抽象的要點,不作具體的分析,如考查詞句的表達效果,就簡單地陳述為生動形象,而沒有適當而具體的分析。還有的同學答題不夠完整,常有遺漏。造成這些錯誤的原因有可能是題目信息沒有看清,或者是題目沒有看懂。不管是哪一種原因,我們應對時都應認真閱讀題目要求,分析其中包含的信息,同時在文中找出題目所涉區域,并結合上下文內容作一梳理、分析,明確作答的方向和內容。
●組織語言,順暢表達
現代文閱讀多為主觀題,需要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組織語言作答,那么如何組織語言呢?常見的方法有:一是引用原文作答。答題時尋找題目所涉區域,把符合題目要求的有關句子摘錄下來即可。如2008年江蘇南通市中考試題議論文閱讀的11題第一問:作者說的‘精神拾荒三步曲’指的是哪三步曲?在文章的結尾有這樣的表述:學而思,思而錄,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由此可得出答案:三步曲即為學、思、錄。二是轉化原文作答。閱讀題中大多數題目是要求同學們自己組織語言來解答問題,這種自己組織語言可以考慮對文章中的原句進行重新組合,或提取,或剪輯,或重組。解答這類題目時,先在原文中找出答案所在的語句,然后根據題意對之進行改造,選出有用的語言信息進行重新組合、表述。如2008年江蘇南通市中考試題議論文閱讀的11題第二問:三步曲之間是什么關系?要回答這一問題,在原文中沒有現成的答案,就需要進行組合。三是提煉原文作答。有些題目在原文中無法直接找到答案,就需要整合文中的相關信息,并對之進行一番分析提煉,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答案。
原題回放
抽打心中的櫻桃花
①年少時家中的院子里種了兩棵櫻桃樹。每年春天,櫻桃樹上總會掛滿紅得晶瑩透亮的櫻桃。摘一顆放到嘴里,令人唇齒留香、心曠神怡!
②有一年的春天,櫻桃樹開滿了花,開得比以往哪一年都要多。蜂蝶在櫻桃花間飛舞,饞嘴的我似乎已經聞到了櫻桃那種特有的香甜味,就連在睡夢中,都是滿樹的櫻桃在沖我微笑。
③一天早晨,我還躺在床上,就聽到院子里傳來噼里啪啦的樹枝搖晃的聲響。我趕快爬起來,沖到院子里。竟看到母親正拿著一根竹竿在櫻桃花間抽打,其中的一棵好像已經抽打完了,櫻桃花像下雨一樣落了一地。她正準備抽打另一棵櫻桃樹呢!
④我趕忙跑過去一把抱住了母親。任憑母親如何解釋,我都緊緊抱住她的雙臂不放手。母親無奈之下只能住手,她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也好,到了櫻桃成熟的時候,你就知道我抽打櫻桃花的用意了!
⑤轉眼間,櫻桃花落了,兩棵櫻桃樹都結滿了青青的櫻桃。尤其是我從母親手中保護下來的那一棵,櫻桃結得密密麻麻,數也數不清。我炫耀似的指給母親看,她笑了笑,搖了搖頭。
⑥到了櫻桃成熟的季節,那棵經母親抽打的櫻桃樹碩果累累,一顆顆櫻桃仿佛一盞盞掛在樹上的小燈籠。而那棵未經抽打的櫻桃樹上的果實仍然是一片青綠。我堅持不吃已經成熟了的櫻桃,靜候著那片青綠變成點點唇紅。
⑦但結果令我失望,已經成熟的櫻桃被吃光了,我保護的那棵櫻桃樹仍是滿樹青黃,并且樹上的櫻桃開始干癟、變黑、脫落,漸漸的樹干上的綠色也褪去,變得干枯,毫無生機。母親告訴一臉失望的我:這棵櫻桃樹由于在春天花開得太多,又未經抽打,所以結的櫻桃也太多。由于水分、營養供應不上,它累死了!
⑧母親用犧牲一棵櫻桃樹的代價告訴了我一個道理:
。
⑨人活在世上是不能太貪心的,要學會取舍。心中貪念太多,只取不舍的結果,就像那棵未經抽打的櫻桃樹,最終導致你不堪重負、兩手空空;而適當的舍棄,看似是一種失去,但在不久的將來,就會獲得更加豐厚的給予和回報!
1.第②段中,作者為什么極力狀寫櫻桃花開之盛和我對櫻桃的憧憬?
2.第⑤段中,我炫耀似的指給母親看,她笑了笑,搖了搖頭,請用自己的語言分別描寫當時情境中我和母親的心理。(各不超過40個字)
我:
母親:
3.聯系上下文,請寫出母親用犧牲櫻桃樹的代價告訴我的道理。(答案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4.根據全文內容,說說標題抽打心中的櫻桃花的作用。
(2008年江蘇南通市中考試題)
答題指導
1.這道題看起來是一個問題,其實是兩個問題,一個是作者為什么極力狀寫櫻桃花開之盛,一個是作者為什么極力狀寫‘我’對櫻桃的憧憬。考生在解答這道題時容易答不全。要解答這道題,需要聯系下文和文章主旨。參考答案:極力狀寫櫻桃花開之盛和我對櫻桃的憧憬,為下文母親抽打和我護花作鋪墊。
2.描寫人物心理,首先要對故事發展的軌跡有個清晰而完整的了解,然后才能對人物在某一階段的心理狀況有個正確的認識,要解這道題完整把握文意很重要。表面上看,回答要用自己的語言,但其答案的方向是非常明確的,表達時只要把我的炫耀、母親笑和搖頭的神態動作領會清楚就自然能寫出答案。要注意的是對母親心理的描寫容易寫不完整,考生更多地關注了搖頭而忽視了笑中所流露出母親的情感。參考答案:【示例】我:看,我的那一棵果實那么多,幸虧我執意保護;哼,你那棵就少多了,后悔了吧?母親:畢竟是小孩子,不知道櫻桃樹瘋結的后果,過些日子你就會明白了。
3.此題的答案在下文中已有提示,只需要加以組合,把相關信息提煉出來即可。母親的做法可謂是適當的放棄贏來了豐碩的收獲,而我不懂放棄,最后兩手空空。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采用只有……才……的句式就可寫出所需答案。參考答案:【示例】只有懂得適當舍棄,生命的行囊才會裝下更多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4.解答此題首先要考慮標題常見的作用有哪些,其次要了解全文寫了些什么內容,第三要分析標題的具體含義,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詞語來表述其作用。標題寫抽打心中的櫻桃花,而文中寫的是母親通過抽打櫻桃花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顯然這標題是對文中情節的概括,同時又由物及人,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參考答案:概括了全文的主要情節;由物及人,形象地揭示了全文主旨。
學以致用之現代文閱讀答題語言訓練
(一)海水淡化的困境
①隨著近幾年淡水資源的不斷枯竭和海水淡化成本日益降低,海水淡化工業已經像全球變暖一樣炙手可熱,讓國內外的科學家、商人都想在這一領域大干一場。據統計,到2006年初,全球已經擁有了12000多座海水淡化廠,有每天制造4000萬立方米淡水的能力。預計到2010年底,這個規模還能增長12%。
②所謂海水淡化,其實是從海水中提取淡水的一項復雜而艱難的技術。反過來講,海水淡化過程也可以被看做是一個海水濃縮的過程。就拿目前比較流行的反滲透處理法為例吧:當海水從半滲透膜通過時,只有像水分子那樣小直徑的分子可以來去自如,而像鹽分子這樣的大個分子卻只能吃閉門羹,被乖乖擋在外面,由此而增加了海水的濃度。科學家們為了保證淡化的質量,防止小孔被過多的鹽分子堵住,濃縮的海水需要被及時帶走。這就導致海水淡化會產生副產品——淡化廢水,這種廢水既高鹽度,又高堿度,并且其中富含重金屬,對水下生物會造成很大的破壞。這種環境問題在海水淡化應用最廣泛的地區——中東地區就顯得更為突出了。因為該地區擁有世界的50%海水淡化能力,每天能生產l000多萬立方米的淡水。由此可以肯定淡化廢水的排放量也是驚人的。僅海灣地區,每秒鐘可以生產115立方米的淡水,但是每秒卻制造1000立方米的濃縮海水,就快趕上當地最主要的沙特阿拉伯河的徑流量每秒1456立方米了。如此發展下去,海水會越來越濃,海洋會越來越稠了。
③淡化廢水排放雖然不像化工廠泄露那樣見血封喉,但是排放出來的化學物質數量也是十分龐大的。其中,最讓人關注的兩種物質就是氯和銅。海水淡化廠引入的海水通常需要經過氯氣消毒。溶解的殘留氯氣排放出來大部分會自發地分解和稀釋掉。然而相關毒物學研究表明,低濃度的溶解氯氣依然是海洋生物的鶴頂紅。因此美國環境管理局規定,海水中氯的長期觀測值應該低于每升7.5微克,短期值也不得超過每升13微克。更為致命的是,氯和水中的氧形成的化合物,結合海洋中的有機物可以形成對身體造成不可逆損害的致癌物。
④和單獨的物理化學分析不同,現實中的淡化廢水不是簡單的毒性疊加,而是一個毒藥的滿漢全席。通過復雜的機理,鹽度、堿度、高溫和化學屬性很有可能相互增強。然而我們對這些潛在的復合毒性還知之甚少,需要更多相關的研究來揭示其中的奧秘。另一方面,海邊生態環境對淡化廢水的排放也有很大影響。例如,海底的海草、水藻和珊瑚礁能降低海水的流動和海底沉淀物的遷移,從而把廢水排放問題轉換為局部環境的災難。因此,淡化廢水排放口的位置應該盡量躲開這種海底動植物茂密的地方。
⑤縱使海水淡化困境重重,然而面對日益緊張的淡水資源,海水淡化仍然是我們需要給予考慮的方法之一。目前任何方法都不是萬能和十全十美的,因地制宜和正確地施用科學,才能夠給我們帶來我們需要的東西。
(選自《百科知識》2008年第9期下 文/王若謙 有改動)
1.通讀全文,說說海水淡化的困境有哪些?
【答題提示】解答此題需要通讀全文,概括每一自然段意思,在此基礎上,梳理出文章的思路,并對文中有關詞句稍作調整后加以概括。
2.第②段中,畫線句子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題提示】解答這道題時,列數字的說明方法是很清楚的,容易遺漏的是另一種說明方法。從僅海灣地區可知這種說明方法。關于作用,很容易看出采用兩種說明方法具體說明了淡化廢水的排放量大,而忽略其深層作用。因此表述時要考慮緊緊圍繞說明中心。
3.說說第③段中加點詞語在句中的含義。
【答題提示】這里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首先要弄清鶴頂紅這詞的意思,再結合語境體會其在文中的含義。
4.第⑤段中,海水淡化仍然是我們需要給予考慮的方法之一中的之一能否刪去?為什么?
【答題提示】答題時可先把原句與改句進行比較,體會其差異。表述時先表明是否能刪去,然后陳述理由,即原句是什么意思,改動后變成什么意思,兩者有什么差異。
(二)讀書斷想
①讀書可以怡情悅性,解悶消愁;也可以探賾索隱,借以增長智能。打開書,那些啼叫著的文字,會撲棱棱地飛進我們的靈魂,教我們以種種美的飛翔方式——
②讀書是一種聆聽。每本書都是一個寂靜在那里的生命,每篇文字都是一人的傾訴和吶喊。面對先圣今賢娓娓道出的精致美文,聆聽那些足以啟人心智的教誨良言,參悟那些醍醐灌頂的人生哲理,會使無知、愚鈍、猥瑣而粗糙的我們羞愧自省。這里,我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學問、眼光、見地,更有作者人格的魅力、風骨的傲然和境界的高遠,這些難以尋覓的稀有元素,在潛移默化中都有可能融入我們的血肉,植根于我們的靈魂,從而厚重我們有限的生命歷程,茁壯我們淺薄的思想,拓展我們狹小的生存空間。
③讀書是一種沐浴。書是一池清水,一本本的書就是一泓泓清澈的泉水,我們怡然地將自己浸泡其中,蕩滌著渾身的污垢。宋朝文人黃庭堅語: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書里乾坤,紙上心跡,記載著前人的智慧和學識,涵養其中,浸潤其里,讓書的清泉洗滌一下我們銹蝕的大腦,有可能讓我們遠避世俗的侵蝕,少一點浮躁,多一分清純,少一點庸俗,多一點儒雅,提升精神的品格,漸達高遠的境界。
④讀書是一種登攀。山登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無限風光固然令人艷羨;然而氣喘吁吁、拾級而上的登攀過程同樣彌足珍貴。人生所能領略的風光,許多都與先前的讀書鋪墊有著千絲萬縷的因緣。一本本好書,一篇篇妙文,都是我們攀登思想之巔的臺階。很多時候,也是我們越過坎坷,飛出人生困境的羽翼。
⑤讀書是在養氣。腹有詩書氣自華。讀不同的書,養不同的氣,韓如海,柳如泉,歐如瀾,蘇如潮。海水泱泱,氣勢雄壯;山泉淙淙,曲折峭拔;動蕩起伏的波瀾自然流暢,洶涌澎湃的浪潮汪洋恣肆。熱烈奔放是張揚,噴薄的是活力;含蓄深沉是內斂,闡發的是靜悟;凝練清新是老道,濃縮的是睿智;樸素雋永是真純,流淌的是恬然。孟子的浩然之氣、項羽的豪氣、李白的銳氣、文天祥的民族正氣、朱自清的民族骨氣……都可能在閱讀與浸染中充盈我們的血管,飽滿我們的靈魂,從而讓我們俯仰于天地之間,成為一個能揮毫潑墨而大寫的人。
(選自《思維與智慧》2007年第17期 文/陳道海 有改動)
1.本文主要闡述了什么觀點?
【答題提示】首先要通讀全文,在理清文章結構和思路的基礎上,尋找相應的語句,或引用原文,或重新組合,或概括提煉。一般來說,作者觀點常在文章開頭或結尾處,在閱讀時需格外留意。
2.第②段中加點的稀有元素指的是什么?
【答題提示】在原文中尋找,找準后要進一步分析,不能照搬,有時候還需要調整。這道題如把前面的知識、學問、眼光、見地也答進去就不妥了。
3.本文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讀書的好處?
【答題提示】這道題解答時需要概括每一段的意思,然后聯系起來思考。
4.閱讀第⑤段,你能說出畫線句子所涉及人物的氣嗎?試舉其中一例。
【答題提示】解答時要選擇其中一個人物,并緊扣其氣的特點來選擇相應的故事或作品或句子。
5.根據你的閱讀體驗,仿照文中排比段,再寫一組句子。
【答題提示】首先應分析排比段的特點,然后結合自己的感受來撰寫。
參考答案:
《海水淡化的困境》
1.對水下生物會造成很大的破壞;可以形成對身體造成不可逆損害的致癌物;增強了海水的毒性;對海邊生態環境也有影響。2.舉例子、列數字;具體說明了淡化廢水的排放量大,對水下生物破壞的嚴重。3.鶴頂紅是一種劇毒藥,在這里喻指低濃度的溶解氯氣毒性極為強烈。4.不能刪去。之一說明面對日益緊張的淡水資源,我們需要考慮的方法有很多,海水淡化僅是其中之一,如刪去,句子意思就變成了面對日益緊張的淡水資源,我們需要考慮的方法僅僅是海水淡化了,與原句意思不符。
《讀書斷想》
1.讀書可以怡情悅性,解悶消愁;也可以探賾索隱,借以增長智能。 2.作者人格的魅力、風骨的傲然和境界的高遠。3.從啟人心智、凈化靈魂、改變思想、滋養精神等方面論述讀書的好處。 4.示例:孟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項羽彼可取而代之;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文天祥的《正氣歌》;朱自清寧愿餓死也不領美帝國的糧食。5.示例:讀書是一種呼吸,精靈般可愛的文字是幽蘭香草,處處散發著醉人的馨香。那富有正義感的文字,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那俠骨柔腸、博愛眾生、代表社會良知的文字,又能敢遣春溫上筆端。在彌漫著油墨書香的文字中,我們感受到心的律動和血的奔涌,也品味著人生的細致與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