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時代總是從享樂開始結束?!獨W里庇德斯
當第一束火光引領人類從蠻荒走向文明,是奮斗不息的雙手開啟了智慧的大燈;當堅船利炮轟碎了一個民族自大的幻想,是奮斗的信念讓歷史轉向了發展的快軌。誠然,一個美好的時代已經來臨,物質文明的高度繁榮帶來的是人們從未有過的精神滿足,但我們又怎能忘卻祖先傳下來的奮斗的要訣!正像畫中的那只貓,不坐享其成,不忘捉老鼠,不忘奮斗!由此看來,奮斗是我們民族的根?。?br/> 是的,我們民族創造了全世界矚目的驕人成績,但我們不應忘記奮斗,因為奮斗是每個人心中的生存信念。從孔夫子猶在耳畔的諄諄教導“生無所息”,到魏征太平盛世中仍苦苦追求的信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從王安石官至宰相猶勤讀的身影到趙孟頫名滿天下仍習字不輟的驚人毅力,我們民族血管里流淌著先人焚膏繼晷的奮斗動力。每一個繁華的時代,總有踽踽獨行的身影在指引著世人“安危相易”的千年古訓。今天,也許我們離開耕耒的手不再粗糙,但我們的心應像先人一樣跋涉山水,走過荊棘。
我們不忘記奮斗,還因為奮斗是一種自強不息的生活態度。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把自己全部財富捐獻給了慈善事業,只留給子女一句自我奮斗的囑托。同樣,巴菲特留給子女的也是讓他們自己感受奮斗的'彌足珍貴。他們不愿讓子女在財富中迷失自我,因為奮斗是生命快樂的源泉,奮斗點燃了生命自強不息的烈火,驅動人向著自我挑戰和自我超越邁進。
然而,反觀現在國民的生存狀態,享樂之風已然露頭。人心中的惰性就仿佛瘋長的藤蔓逐漸消磨著人們昂然向上的意志。在物質充裕的今天,一聲聲回歸奮斗的吶喊,將作為民族的警醒劑,激蕩起無窮的現實意義。
歷史告訴現在,奮斗是民族生存之本;而現在理應昭示未來,奮斗是民族發展之根。一個曾經灑盡汗水、披星戴月的民族不會忘記奮斗的意義!一個回想著孔夫子的警醒和歷代仁人朗聲教誨的民族,不應忘記奮斗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