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雨是連綿的、柔和的,它滋潤著大地,撫摸著大地,小聲地呼喚著大地,在人們不知不覺的時候,他們竟悄悄地匯成了小河,積成了深潭。啊,原來是春雨給潭水帶來綠色的生命。
“盡日思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云。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春經過了整個冬天的沉思,走過了冰雪消融,經歷了咋暖還寒,山披綠裝,春光明媚,春風和煦,蝶舞花間。春不知不覺間已經與我們融為一體,春流淌在我們的心間,代替了冬日的棉衣。
浴沐在春光下,收回目光,微閉雙眼,靜一靜神,任思緒在清風中飛揚,打量春天,思量春天,人們或許會問,是春天向我們走來,還是我們路過春天?不同的人所問時的內心取向將是不同的。無知無畏者所問,已心有所往地肯定著,只不過想從別處得到驗證,好心安理得地與感覺中的春天相呼應;若有所思者所問,問時已是心存否定,只是猶豫彷徨,不敢自己給自己一個否定;至于智者,卻是明知故問,他們已經通過自己的人生閱歷找到答案:春天不是向人們走來又離去,而是人生路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天。
無知無畏者多是青春年少,他更習慣于“以我為中心”生活,“以我為中心”思考和看待事物,他還有著“我拿青春賭明天”的勇氣和義無反顧。若有所思者多是其實已明白而又心存不甘的中年人,他外表堅強,內心脆弱,看似沉著,其實彷徨,心有所往,但又猶豫不決,心意已定,但又顧左右而言他,思春想春,但又怕傷春春離。至于智者,多半是將暮將秋大智若愚的老成者,他目光如炬,直指心底,他從容淡定看云卷云舒斗轉星移,他身心合一,為心所欲而不越矩。
春向我走來與路過春天,兩者取向大不相同。春向我走來,那是春已意有所屬,春因我而存在,春因我而生,春為我而容,春怕我錯過了美麗,移情別戀,急不可待地向我撲面而來,正所謂春意綿綿,春風撲面。面對著春的的情意,春的向往,我別無選擇,只能擁抱春天,感受著春的氣息,品味著溫暖與美麗,我為春醉,春為我容。路過春天,則是我們意屬春天,熱愛春天,明白春天,懂得春天。春不為人類所獨有,春天不僅給人類帶來溫暖和美麗,還帶給大地、山川、河流溫暖與美麗,讓大地復蘇,讓山川披綠,讓河流解凍;春天不僅帶給藍天和白云溫暖與美麗,還帶給小草、花朵溫暖與美麗,讓小草隨風而動蕩漾搖曳,讓花朵沐浴陽光絢麗多姿。一切與共享相左,把春獨攬懷中的念頭,都不應該有,這是非份之想。
懂得路過春天,我們會明白,自然界自有自然界的規律,春可遇不可求,冬去春來,四季輪回,是人力不可改變的,春不會因你喜歡而來,也不會因你傷悲而去。懂得路過春天,我們會明白,春僅是自然界中的一景,四季中的一季,春季有春季的溫暖和美麗,夏季有夏季的熱烈與淋漓,秋季有秋季的凝煉與豐富,冬季有冬季的深沉與思考,四季皆好景,只是人們不會不懂得欣賞各季的美罷了。懂得路過春天,我們還會明白,春的存在,要以夏秋冬的存在為依托,沒有夏秋冬的存在,春天不成為春天,在我們欣賞春的美麗的同時,我們不能忘了夏秋冬的付出與襯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