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正是無數勞動者,讓新中國一路走來,充滿活力。激情燃燒的歲月,“鐵人”王進喜以雙臂攪拌灰漿壓住井噴;改革開放的時代,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做著“禾下乘涼夢”充實天下糧倉。新世紀新階段,不管是有48項技術創新成果、創造經濟效益1.9億多元的吳吉林,還是讓嫦娥三號的“冷暖衣”重量不足美國制造五十分之一的苗建印,這些勞模們身上涌動著創造、創新、創業的激情,在勞動中成就了自己的價值,更托舉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夢想。
2、《大國工匠》系列節目講述了為長征火箭焊接發動機的國家高級技師高鳳林等8位不同崗位勞動者。敘述了他們用自己的靈巧雙手,匠心筑夢的故事。這群不平凡勞動者的成功之路,不是進名牌大學、拿耀眼文憑,而是默默堅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崗位上,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最終脫穎而出,躋身“國寶級”技工行列,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寶劍鋒從磨礪出。大國工匠們文化不同,年齡有別,但都擁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敬業奉獻,技藝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頭發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般精準,令人嘆服。他們所以能夠匠心筑夢,憑的是傳承和鉆研,靠的是專注與磨礪。
3、中國過去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幾乎沒有錯過任何大的轉型升級的機會。從最早的補課工業化,到后來承接全球產業轉移,成為世界工廠,再到補信息化這一課,以及今天在移動互聯網領域起到全球引領作用,都是政府銳意改革和“先行先試”的理念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中國人民勤勞勇敢所獲得的成果。過去這幾十年的革命可以說叫做“勤勞革命”。未來幾十年,我們覺得將會從“勤勞革命”轉向“智慧革命”,要靠技術和智慧來繼續推動中國社會經濟各方面的發展。
——百度創始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彥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