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寫作指導:聯想生動造語
想象和聯想是寫作不可或缺的雙翼!可以說,沒有一篇文章不是想象和聯想的產物;也可以說,沒有想象與聯想,是不可能寫好文章的!
想象,是人腦對記憶中的表象進行改造并創造新形象的過程;聯想,是由某一人物、事物或概念而想起其它有關的人、事物或概念的思維活動。想象是人腦主觀創造出來的,是從無到有的過程;聯想,是從此及彼的過程,其對象是客觀實際。
想象的作用,是以生活為源泉,以意旨為軸心,使得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有助于提高閱讀能力,再現作品的藝術形象;也有助于寫作水平的提高,因為寫作的任何一個環節都需要想象,審題立意,布局謀篇,都離不開想象。所以,要激發自己的思維,發展自己的智力,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就離不開想象這種可貴的創造性思維。
聯想的作用,由此事聯想到彼事,可以豐富材料;由進步的聯想到落后的,可以加深思索;由表層的聯想到內在本質的,可以深化理念;由可見的聯想到不可見的,可以拓寬思路。
不少考生作文最大的困惑就是無話可說,不知寫什么;其實,只是不善于運用已有的生活積累;而運用積累,靠的就是聯想。種種聯想的遷發、擴散、引申,常常是避免選材枯燥和老化、開掘不深、立意不新的有效辦法和主要途徑。這就是說,聯想還有助于提煉和深化主題,有助于運用托物言志、比喻論證、類比論證、借景抒情等構思和表達技巧。作文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聯想能力的提高。
實際上,審題立意、布局謀篇、選料剪材,都離不開聯想,高考場上許多奇篇佳作,最賴此法,如《諫屈原書》《赤兔之死》《鼠輩致人類的一封信》,都是聯想生動的創新成果;僅從行文語言上來說,前面的引用添輝法、修辭增色法也可以說是聯想的產物。這里分列出來,專指沒用修辭格和援引兩途,也還可運用聯想而使行文生動、語言俏皮的方法。它有些具體操作之途:
1.聯想著比一比。所謂比,就是指作者有話要說,但不單調地直說,而是借助聯想和想象以相似、相類或相關甚至相反的事物、情景作比來描述,使道理與形象相得益彰,從而使自己的話變得有趣、易懂、形象,也就是變直說為喻說。欲說女兒腰如何纖細如何婀娜,蠢才直言腰圍幾何,庸才則輔之以環抱的手勢,天才則比描為楊柳腰水蛇腰之類。經這么一比描,女兒的腰便形象可感了。比較下面兩個句子:
①20世紀快要過去了,處于世紀之交的我們回首百年往事……
②20世紀的帷幕正在我們頭頂徐徐落下,站在20世紀與21世紀之交的驛站,我們回首百年來并未如煙消散的往事……
比較起來,我們會喜歡第②句,因為第②句形象可感,頗有文采。究其根本,正是有話不直說,以比之法說出的精妙處。快要過去用帷幕徐徐落下作比描,世紀之交用驛站作比描,往事用如煙消散作比描,三組,使同樣一個意思表達起來更鮮活,有了情感,有了形象。
2.聯想著換一換。同樣一個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我們換一個說法,超常規的組合詞語,意思沒有變,但卻可以傳達一種新的情趣。
如黃苗子《美丑》中的一段文字:
有一女孩今年十九,生得毫不沉魚落雁。選這個那個小姐肯定是沒有希望的,連校花、班花都沒有人會考慮到她。
倘若還原為生得一點也不漂亮或生得丑極了,則一點幽默沒有,呆板得酷似面癱者的表情。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這是中國有名的四大美人西施、王嬙、貂蟬、楊玉環,以此換元,自然可以拓寬讀者的想象空間。
再如:
由于公廁稀少且收費,于是出租司機的方便問題成了最不方便的問題。為了多快好省,多拉快跑,辛苦的司機們往往委屈了自己的生理系統,實在打熬不住,就隨意停下,隨意轉個身,隨意解決了,很隨意的,不隨意不行的,幾步之外有人群走過仍舊十分自然的進行著。不這樣還能怎樣?競爭如此激烈,生存如此艱難,因此,方便成了競爭的一部分。(《廁所沒文化》)
3.聯想著添一添。所謂添,是指給陳述對象添加相關信息或材料,從而使陳述的對象具體化,能夠傳達某種特別情味的語言技巧。如:
家鄉的海卻似清水芙蓉的清純少女。少女是柔和而恬靜的,迷人的微笑不時的蕩過來,漾開去,蕩漾成一條條細細的、密密的海浪;少女又是頑皮而任性的,她會扯著風的手,戲著海水,踩著浪花,肆意的敲打著巖石,瘋狂的親吻著海灘。
這里比喻、擬人、排比都混合在一起用上了。
令人不能自拔的,除了牙齒還有愛情。(臺灣歌星齊秦愛情感言)
諸葛亮出山前,沒帶過兵;女性頭回臨盆前,也沒生過孩子——為什么用人單位都要求我們有‘工作經驗’?
像這樣添一添,將陳述的對象具體化,說得形象而淺近了,風趣有味了,易被讀者接受了。
【例文借鑒】
象棋哲學
象棋,確實是一個富于智慧的發明。一盤棋就是一個小小的規范社會,每個棋子都有自己的行為規范:車行線、馬走日、象飛田、炮打隔山子,小卒子一去不復返……正因為各有各的行為規范,大家都按規矩辦事,才使這個小社會有條有理、妙趣橫生,使下棋的人百下不厭,其樂無窮。
下棋的人必須按棋的規矩辦事,這是獲得棋趣的前提。假如有人不講規矩,隨心所欲,來邪的,耍橫的,這棋局就亂了套,其中的樂趣也就煙消云散了。
規則是象棋的根本,在規則之內,下棋的人可以運用自己的智慧,可以靈活地調兵遣將,一招一式都顯示著自己的謀略和思考,因而在小小象棋盤中,在規則的基礎上,任人想象、任人發揮,變化莫測,極為有趣。從這一意義上講,規則的固定和不變乃至權威,正是象棋中多變復雜、富有情趣的基礎,其中的哲學含義自不待言。
象棋的基礎是規則,規則的基礎是公平。包括老將在內,都有嚴格的行為規范,并不折不扣地執行。在象棋諸子中,沒有超規矩的特殊棋子,這一點很重要。棋子不搞特殊化,沒有我就是法,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權就是法那種歪理邪說,棋盤內是一個小法制社會,沒有半點虛假。
棋局中沒有閑子,每個棋子都有自己明確的職責,或負責進攻或負責守衛,或負責配合,總是各司其職,沒有一個是濫竽充數的。棋子一致對外,同仇敵愾,從不搞窩里斗,不干勾心斗角、同室操戈的蠢事。為了大局的勝利,每個棋子都隨時準備做出犧牲。一場棋局的勝利,既有留在棋盤上棋子的功勞,也有犧牲棋子的功勞,兩者都是勝局的締造者,不可偏廢。棋盤上堅持到最后的棋子,不是惟一的英雄和元勛。它們沒有資格居功自傲。這種棋局中的哲學已經超越了原始的競技范疇,它暗示給世人的是謀生之道、為官之道。對于一個口口聲聲標榜熱愛法制的社會,游戲規則就是平等,就是沒有法外之法、權外之權,這一條適合于平民百姓,也適合于國家元首。另外,危機四伏的經濟社會,沒有開誠布公的合作、肝膽相照的攜手,最后只能是人家的附庸。棋局中的哲學也正告誡人們,要始終立足于不敗之地,惟有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怕死的勁頭兒才有希望。
最難的是太平盛世,功勞遠遠不夠瓜分,禍起蕭墻、自相殘殺的歷史總是從此驚心動魄。棋局里有以身飼虎、殺身成仁的壯舉;棋局外,接受過老莊哲學的中國人卻沒有勇氣功成身退。為了高官厚祿、封妻蔭子、虛名小利,不惜破壞社會法制,處心積慮,巧取豪奪,到頭來贏得貓來輸去牛。
深諳棋道的人至少也是位哲學家,其中奧妙倘若運用在為人處事上,絕對是棋高一招。
沒有想象和聯想,哪能成就這樣一篇俏皮文章?通篇用比喻論證法,借象棋之題,發揮出一番處事之理。妙!
【例文借鑒】
圖書比女人
如果把書的封面比作女人的臉,一個抓人的書名,是放電的媚眼;一位名作家的芳名,是誘人的櫻唇;封面其他部分的花花綠綠,是女人臉上的姹紫嫣紅。敢于素面問世的圖書,一般內容有真貨;敢于素面朝天的女人,大多是真美人兒。
封面與內容般配的圖書和女人越來越少。現在的圖書大多是策劃、設計出來的,現在的美人大多是手術和涂抹出來的。用心血寫一本好書,太難太慢,最快捷的辦法就是想一個好名字,設計一個好皮兒;從內容上做一個好女人,太苦太累,最經濟的方式就是畫出一個亮麗的容顏,讓男人一見鐘情,一瞥驚魂。所以,現在作者花在內容上的功夫越來越少,女人花在臉上的時間越來越多。
印刷術與美容術與時俱進。書,UV呀,吹凸呀,想怎么漂亮就怎么漂亮;女人,隆鼻呀,美臀呀,想怎么電人就怎么電人。讀者和男人,想不上當,也難。在這個讀圖的年代,圖書和女人不再因為可愛而美麗,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美麗而可愛,不是因為可愛而美麗。
人們經常用書的文體比喻女人的年華:詩歌是少女的情懷,山桃帶露,流盼橫波;散文是少婦的韻致,軟香酥玉,笑花生馨;小說是徐娘的嫵媚,豐乳肥臀,柔情似水;論文是老嫗的滄桑,面縮山壑,心含止潭。還有壞小子把60歲以后的女人比作考古報告,讀者只剩下自己。
有的女人像暢銷書,眨眼就成舊掛歷;有的女人如新華字典,相隨相伴一輩子;有的女人如珍藏本,為擁有而驚喜,為擁有而憂慮;有的女人如豪華精裝書,對窮秀才來說,看看還行,但買不起,養不起;有的女人如叢書(離婚帶小孩的),男人只要相中了其中的一本,就得消受硬性搭配的無奈;有的女人(閨中怨婦)如書架上塵封的殘書,怨恨男人不如更新自己;有的女人(女博士)如學術著作,學術含量越高,銷量越少,學歷越高,婚嫁越難。
男人總在買書,總在埋怨沒有值得讀的好書;女人總在買衣服,總在抱怨沒有拿得出手的衣服。男人的書可以擺著不看,但別人借了會心疼;男人的女人可以閑著不用,但別人動了要拼命。女人的衣服可以掛著不穿,但不買會更年期發作;男人的書買錯了或買重了會很慷慨地送朋友,女人的衣服買錯了會對鄰居二姐說:這衣服你穿特合適,便宜賣你吧!
世界上有好書,但這些書僅僅對那些會讀它們的人才是好的;世界上有好女人,但這些女人只有對會欣賞她的男人才是好的。利希滕貝格說:書本是鏡子,毛驢朝里看時別想照出圣人來。而且,正如古希臘哲人所說:驢子是寧要草料而不要黃金的。判斷一個男人的品位,看他讀什么書,看他娶什么女人。
書非借不讀,情非偷不美。最好的書,是朋友書架上的書;最心悸的女人,是艷遇的女人。一本喜歡的新書,就是一次艷遇,就是一把激情。教材和必讀書目之類,如包辦婚姻、如寶釵阿姨,實惠而不可愛,越中規中矩,越枯燥無味。書如林黛玉、如野蠻女友,越妖、越不實用,越可愛。讀者朝三暮四,男人喜新厭舊,其實,得隴望蜀和貪婪是人類尤其是男人的通病。
年初讀過一篇好玩的文章,標題是《傳媒像個女人》,文中說:如果說女人饒舌、夸張、情緒化,現在的傳媒如若按照給女人的這種定義來界定,那么,一定是雌性的。首先,雌性和傳媒想像力都特豐富,而且都往壞里去想;其次,傳媒和雌性的注意力都很短,沒有一件事,會讓其注意力超過三天;另外,女人和傳媒都愛趕時髦。書亦如是。
不同年齡、不同場合、不同心情,讀不同的書,課堂、枕邊、上廁所讀書是不同的。同一本書滿足上述要求,很難;廚房、沙龍、床上需要不同的女人,記不清是林語堂還是梁實秋說的:男人希望女人在廚房像潑婦,在沙龍像貴婦,在床上像蕩婦。"同一位女人滿足上述要求,更難。
唉,希望而已。
女人的頭等大事是嫁出去,嫁得好,長相守;圖書的首要問題是賣出去,賣得好,暢銷書。靠打扮嫁出去的女人一般守不住,靠包裝賣出去的圖書大多沒人讀。張愛玲說:女人的本性里有點狐媚子,正經女人雖然痛恨蕩婦,其實若有機會扮個妖婦角色的話,沒有一個不躍躍欲試的。一些人嘴上把暢銷書罵得狗血噴頭,其實若有機會讓他的書暢銷的話,沒有一個不花枝亂顫的。
男人的大遺憾有二:一是想讀書的時候沒有錢買書,有錢買書的時候卻沒有了讀書的時間和心情;二是想女人的時候沒有吸引女人的資本,有了吸引女人資本的時候卻沒有了想女人的興趣和能力。
柏楊問兒子:你天天看書,怎么不見你寫東西?兒子:等我書讀多了再寫。柏楊:我要是看遍天下的女人再娶你媽,能有你嗎?不讀書當然不能寫書,但書是讀不完的,該寫的時候要寫;女人也是閱不盡的,該娶的時候要娶。
讀書人,應該博覽群書,但必須有自己精讀的專業書;作為男人,你可以閱盡人間春色,但真正用愛去精讀、去呵護的藏書只有一本,那就是你的妻子。最好是彼此讀你,讀你千遍也不厭倦!
構思新妙!用了一連串的相似聯想,用極為類似情形來比喻描摹,將圖書、女人作了異常形象新穎的表達,讓讀者也隨作者的聯想而聯想,隨作者的體會而體會,別具一格,詼諧、幽默、俏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