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來,城里的紅檵木開花了,開得紅火,開得熱烈,幾乎要把春天開成夏天。公路兩邊的人行道邊,公園的花壇里,學校的教室前,到處是火焰似的紅檵木。她們從綠葉從中生長出來,紅色飄帶似的,聚成一叢一叢,連成一片一片,有的還在園丁的精心管護下,團成一個又一個火球,在春天里燃燒,從孟春燒到仲春一直燒到季春。
我每天都在這樣的檵木花叢邊徜徉、留戀,自然賞心悅目,自然感到生活的無限美好。我的兄弟姐妹從鄉下來到城里,在這樣的環境里從事一些城里人不愿干的工作。他們干得有板有眼,活得有滋有味。在他們看來,城里的紅檵木與鄉下的白檵木,沒有什么兩樣,都是他們自身的寫照。
紅檵木來自鄉下。她是園丁們經過精心栽培而成的。在城里,她們按照園丁的意圖,站在固定的位置,展現固定的姿容。她們絕不自卑,有一分生命的激情,就會綻放一分生命的熱烈。盡管只開花不結果,但她曾經擁有,曾經轟轟烈烈地“燃燒”過。城市的園林景觀、城市綠化景觀、城市的道路綠化隔離帶、城市的庭院綠化,都離不了她們。她們美化過這座城市,她們用生命的花朵裝扮過這座城市的美麗。
白檵木很早就進入了我的視野。那時中國廣大的農村正處在物質十分貧乏的時節。地里的東西吃盡了,山里的東西也吃得差不多了。白檵木自然成了人們開發利用的東西了。我們曾經用她長長的枝干捆過柴木,曾經用她卵圓形的葉子治過出血的傷口,也曾經用鋤頭挖過她那堅硬的樹蔸。但是,我們從來沒有重視過她。以為檵木長于山林,其貌不揚,其花平平,無以為才,祖祖輩輩視其花為野花,視其樹為柴木,古今文人沒有為其留下些許華詞美藻,任由她自生自滅,有時候還只允許她自生而不允許她自滅,因為“千年檵木錚錚骨,萬朵素花淡淡香”,如此長壽美艷之木,人類怎么會讓她生長到“自滅”的那一天!
后來日子好過了,環境優雅了,人們不再上山砍檵木柴了。白檵木漸漸地活色生香了。我們也知道了“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中的“連理枝”,其實就是檵木的枝,就是兩顆檵木樹一旦相依,就會在歲月相守中粘合相融,就會演繹出《長恨歌》那樣的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
鄉下那平平凡凡的白檵木,是鄉下父老鄉親繁衍生息的象征,是生命中一種不張揚的繁盛,一種靜默中的頑強。她們既開花又結果,延續著人類不變的故事。城里那熱熱烈烈的紅檵木,是我們兄弟姐妹的象征。她們開著燦爛熱烈的紅花,不再結那沉甸甸的果實,因為她們是長在白檵木的枝干上,她們的根在鄉下,他們的思念永遠是鄉下的泥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