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節,賞花燈是我們少不了的文化習俗之一。今年的燈會在勝溪湖森林公園展出。吃過晚飯,我們一家人坐著汽車向勝溪湖出發了。
一路上火樹銀花,銀光閃閃,一閃而過。可我們還嫌車跑得太慢,什么時候才能到達燈會場呢?我心里很著急。當汽車走到水庫橋時,遠遠望見一大片五光十色的燈海,讓人眼花繚亂。“到了!到了!勝溪湖到了!可以看燈了!”弟弟在車上跳起來。
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文殊殿”。左邊的許多和尚披著袈裟,兩手合攏放在胸前,身子有節奏地向前朝拜。右邊的和尚也是如此,只是速度慢了點。中間坐著三位菩薩,前面有三位老和尚站在桌前,為人們講解佛經,指點迷經。在四周燈光照耀下,這組花燈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咚咚嗆”,是什么東西在響?走過去一看,哦,是敲大鼓呀!左右各有一個大鼓,大鼓旁各有兩個人,手里拿著鼓錘。中間站有5個人擊镲,還有一個指揮官。指揮官手里拿著指揮巾,只見它的左手右手上下搖擺指揮。鼓手、镲手們有節奏地奏出了動人的音樂,和真人表演的鑼鼓隊相比,毫無遜色!人們在驚嘆!人們在討論!人們在鼓掌!是電子技術、科學技術帶來了奇跡!
咦?那兒的人怎么那么多?我費勁地從人縫里鉆進去。抬頭一看,原來是《中華民族園》。首先是望海亭。據說,望海亭是《紅樓夢》中的“飛來石”,前面有不少少數民族人在跳舞;后面有幾座蒙古包,一望無垠的草原上,蒙古人民騎著馬在草原上飛馳;右邊有座風雨橋;橋的前面一輛水車在不停地轉動,好像不斷地給人們供給著水;水車左邊是彝族、白族的傳統節日—-火把節,他們穿著本民族的服裝,繞著燃燒的火堆,歡歌笑舞、襟飄帶舞,好不熱鬧;水車的右邊是傣族人民的潑水節,他們站著整齊的隊伍,端著盆子,向自己的親朋好友、遠方的親戚、觀燈的人們潑水,把幸福潑向大家。烈焰燃燒著各族人民熱情的心,福水潑灑著各族人民美滿的生活。五十六個民族聚集在這小小的燈里,煥發出無限的愛國之情,展現出各族人民團結一心為建設偉大祖國而奮斗!
此外,還有義虎報恩、割股奉母、皮影、孔雀開屏、二龍戲珠、《三十六計》等花燈展現在眼前。今年的燈火真有意思,展示了孝義的創新能力,孝義的經濟科技實力,預示著孝義的明天會更輝煌!
夜漸漸深了,可前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我要趁著最佳學習時期,發奮讀書,努力創新,張文科技,做出更好、更美麗的新一代花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