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匠人?
匠人如梅。在百花盛放時孤芳自賞,毫不起眼。卻待著時間與技藝互相磨合,候著香氣從花囊中逸散。終于,當沉默爆發歡呼,匠人,卒用毅力迎來致敬,用耐心抵達了初心。匠人藝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匠人如鐵。鐵雖不如鋼的堅硬,石的時尚,卻是以全部的生命構建起一座鋼鐵王國。“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匠人每時每刻都在用心,用心推翻過去,用心創造未來。匠人雖工作于基層,但他們的精神風凌天下。匠人擁有最為不屈的靈魂,匠人是天空中最亮的星。
匠人如水。他們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在哪里,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他們的手雖如鐵般剛強,卻也如水般柔軟。他們用手表現意志,表達情感,在匠人的掌上,掌握著民族的興亡,掌握著民族的未來,掌握著朗朗乾坤。
君可聞于201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那位從耶魯大學畢業的大學生村官?這只是一個年不及而立之年的后生,是什么機遇給予了他可畏的勇氣,才能夠讓他放棄了城市養尊處優的奢華,回到農村搞起創新建設?是什么讓他們創新想法,帶領中國大學生進入農村,體會基層?哦,是的,是知識,是了解,是對世界的認知,是匠人的精神。
君可聞那位工人曾是清華博士生?那位工人,那位普通工人,那位工作在上海浦東供電公司的普通工人,那位工作于大城市,卻率領一線工人團隊申請了27項創新發明專利的不普通的工人——那位匠人。謝邦鵬明白自己是誰,了解自己這二十余年來學過了些什么,知道自身的力氣應該往什么地方使,曉得在每一個工作崗位上都有匠人。只因不忘初心,方可得以始終。
君豈不聞那些只為保一份固定收入,從研究生“轉行”成為清潔工的人?我們中國人曾經最重要的目標,一為生存,二為溫飽,三為發展。既然有作為“神器”的“滿技能點”在手,卻要做“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的俠士。難道你的生命只為了目標中人人皆有的“存在”,而忽略了我們都應該奔向的“發展”嗎?
職業本身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而高低身份不平卻在于,你是否將自己擺在了正確的位置上,成為使社會發展的推手,而不是風氣的絆腳石與毒氣。
匠人如青年。
青年的雙肩雖略顯稚嫩單薄,但早有“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大氣。十七八歲的青年,正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雖還未有普照世間的熱度,卻已有厚積薄發的潛力。
身為青年,必須擁有四樣東西:揚在臉上的自信,安在心中的善良,融入血液的骨氣,刻進脊髓的堅強。青年是匠人,匠人如青年。匠人與青年,位卑未敢忘憂國,壯心未與身俱老。他們懂得細致與創新,他們懂得擺正自己的位置,他們懷擁高深的技能,他們揚著最強的自信。身為匠人與青年的必要條件,就是無論在哪里,也有屬于自己的精彩。青年和匠人要向上,打磨自己,將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真正變成社會的、民族的、國家的。華夏生而為龍,龍生九子各不同。我們生而為人,被神州這方土地用母乳哺育而成,喝的是烈士的鮮血,吃的是祖國的泥土,回報以之的是我們用心吟誦的贊歌。
魯迅先生曾說:“愿中國青年都能夠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向上”,是青年與匠人共同的代名詞,也是他們該有的特點。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追尋。
愿我們做砂礫之中的珍珠,愿我們成冷風之中的傲梅。
愿我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