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大,繁華萬千。回首歷史,如滔滔江水,轉(zhuǎn)眼即過。然歷溯百年,唯燕園中那“外爭國權(quán),內(nèi)懲國賊”的壯喝,如平地驚雷,使中國青年于困頓迷茫中覺醒。昔梁任公曾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其辭懇切,其意昂揚。古人尚言少年即應(yīng)如此,今我中國青年安可不思進取辜負韶光?
中國青年,應(yīng)立鴻鵠之遠志。
鄧小平說過“青年一代的成長,正是我們事業(yè)要興旺發(fā)達的希望所在。”歷史驗證了他的話。西楚霸王項羽少時即有壯志,一句“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足以見其遠略。中華開國偉人毛澤東,少時即有堅定信念,曾外出求學,留詩于父:“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guān),學不成名誓不還。”以此可明其大志。
中國青年,應(yīng)有鯤鵬之篤行。
匡衡鑿壁,官居兩朝丞相;車胤囊螢,終具敏捷慧姿;孫康映雪,最終學有大成;孫敬懸梁,成一代縱橫家;蘇秦刺骨,得佩六國相印。正如先賢孔子所言:“博學而篤志,切問而靜思,仁在其中矣。”
百年前《狂人日記》橫空出世,白話文由青年人引起潮流;百年前14萬青壯年勞工遠赴歐洲戰(zhàn)場,任勞任怨;百年前中國百廢待興,青年人中形成出國熱潮,學習先進科技知識;百年前國難當頭,青年人奮起救國,一場五四運動轟轟烈烈。
而如今,社會發(fā)展的新浪潮亦由青年人推動;面對災難時青年人永遠奔在最前;遠赴重洋的游子學成便是歸來時;面對風起云涌的國際格局青年人依舊勇于發(fā)聲。
現(xiàn)今的中國青年,有臧克家的“相信自己身為青年的力量”;有習近平的“青年要敢于做先鋒,而不做過客、當看客”;更有毛澤東的“模范青年要永久奮斗”之言激勵,他們身上的朝氣、勇敢和擔當,從未消失。
百年前的學子救亡圖存,百年后的青年振興圖強。
泱泱華夏,國境無疆。愿今中國青年,有志者事竟成,接手先輩,共筑中國脊梁;愿今之中國,久立不敗之地,繁榮昌盛
中小學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yōu)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