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清晨還略微有些冷,周末的校園尚無多少人。
暫忘掉桌上堆積的作業,避開晦澀紛繁的試卷。沿著細密的石磚路,一個人悠游前行。
清風縷縷掠過,化去心中郁積的焦慮,絲絲情意分不清是微寒或者稍暖。三月的櫻花開得正明媚,蔥翠的草地也剛探出頭。正是一幅“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醉人景色。
柔嫩的草芽熟睡似的蜷縮著。陽光下,露珠綻出星星點點的光華。春的生機在這綠色的精靈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我放慢了腳步,唯恐驚醒這些沉睡的仙子。
沐浴在自然的氣息中,人便會生出一種莫名的敬畏。一個人在這仙境里漫步,近似一場虔誠的朝圣,身與心都被撲來的風洗得剔透起來。
突然,我頓住了——眼前出現一條路。像一柄利斧劈在樹干上,一條荒徑殘忍地將草坪分開。裸露的濁黃,是大地的傷痕;盎然的綠色,更襯出路的悲傷。我不知道這條路何時開始存在,但我相信它也曾孕育過一片綠茵,也曾在春的陽光下暢快地舒展腰肢,與周圍并無不同。
是什么使它失去了光澤,趴伏著發出垂死的喘息?
是踐踏。
一個又一個人的踐踏,才踏出了這本不該存在的荒徑。可是,不踩草坪不是一條連小學生都知道的文明規則嗎?這種現象為何又會出現在一所聞名遐邇的高中里呢?
心頭漸沉,恍惚間竟覺得風也凝滯起來。
是無奈的嘆息,還是痛苦的呻吟?耳邊的風聲已分不太清,也許是帶著啜泣的低訴……
從前的某一天,一個人來到草地前,也許是急著趕時間,他想穿過去。可望著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的景象,他猶豫了。他想,我只踩一次,不會造成多大的傷害,也不會有人看見。默念了一聲對不起,他踏出了第一步。他不知道這一步不僅僅踏在青草上,更將文明與禮儀踏在了腳底。他一步快過一步,帶著愧疚迅速穿過了草坪。一回頭,草坪并沒有受什么傷害,于是僅有的一點兒愧疚也消散了。
可是有第一次便會有第二次,后來者總會跟著先行者,越來越多的人從這里走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先生的話用在這里出奇地合適。當草地被踏成了路,便再沒有什么好顧忌的了。既然都已經成了路了,哪還有什么好猶豫的呢?路不就是讓人走的么?于是,連那聲不知是對草地還是對自己說的“對不起”也沒有了。人們心安理得地踩著腳下的黃土路,為省下的幾步路程而沾沾自喜,再不會想起腳下土地的曾經。
我的心沉寂下來,再望過去,只感覺櫻花樹在顫抖,小草瑟縮在一起,一閃一閃的露珠只是噩夢中流下驚惶的淚。
“不踩草地”,一個小小的禮節,竟被漠視至此。為何人們只知道,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卻沒想過“文明禮儀伴我行”?
就為了方便省事嗎?這樣看的話,還有多少文明禮節因此而未被遵守?那些隨手亂扔的垃圾,那些倒在飲水機或是衛生間洗手池的茶葉,那些公共場合的大聲喧嘩,那些打飯或購物時的插隊……
太多太多的禮儀被遺忘。可是,我們或許省得了時間,省得了氣力,卻不能省掉文明文化的浸染。人之所以是人,超越于一般的動物,不僅僅是我們擁有更高的智慧,更因為我們守道德懂禮儀,不會事事遵循本能,單純追求方便簡單。
握好手中文明禮儀的“尺”才能成為一個標準大寫的“人”。
不要總是想著方便,將心田也踏出一條荒徑。
抬起頭,天空微微有些陰沉,想是要下雨了。
快下雨吧!我想。一場春雨過后,無論地上或是心中的荒徑大概都會生出些新芽吧。
三月的櫻花會凋零,古老的樹也會死去。可人的精神不會滅亡,而文明禮儀是精神之林中永恒盛放的櫻花。
中小學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