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我很喜歡看鄭淵潔的童話集,他的“舒克貝塔”“皮皮魯”的虛擬形象一直存在于我心中。
因對鄭淵潔“舒克貝塔”的喜愛,我逐步開始接觸他其他的作品,諸如“病毒老大”“大灰狼羅克”之類的。不得不說,這些作品都很成人化,什么“戰爭”“貪污”“殺人”“種族歧視”之類的,讓花朵一般的我感到心里慌慌的。當時我斷章取義,認為所謂的“童話大王”不過是所謂的悲觀主義者罷了。
隨著年齡慢慢長大,接觸到的真現實越來越多,我才發現,鄭淵潔其實是個樂觀主義者。他自知世上的黑暗自己不能改變,便寄希望于兒童,愿他們可以踏平這世上的坎坷,做到自己所不能做到。但由于太樂觀,他高估了幼年兒童的認知能力,這社會的復雜,沒有一定的年齡積淀,如何能懂的深切。
不錯。不僅是兒童,青少年的認知能力,同樣遠低于他們所想,包括我??赡芪业脑捲诖笕?,乃至在同齡人中都沒號召力,但我實該吐露我心中所言。
郭四娘的書在青少年中十分受歡迎,我也試著翻過幾本,卻只能夠坦然:看不懂。文字優美,詞藻華麗,情節曲折,確實是他的書的幾大特點;然而在這些修飾之后,我卻什么也沒讀到。主旨?內涵?價值觀?正能量?能當飯吃?由此,你若想知道青少年的心有多空虛,不如讀讀郭四娘的作品,實能尋找到你的答案。
我并不是說他的作品很爛其實作段落品析是很不錯,但實在不適合青少年。他們所需要的,不過是人文,不過是關懷,而四娘的書給不了他們這些,只能增加他們的虛榮、中二與飄渺的滿足感,這可能是他的書大熱的原因了。
隨著社會的經濟發展,青少年的人文素養確實是越來越低。他們需要的,不是鄭淵潔式的過于樂觀,認為“曬黑暗”便可影響兒童的教父,也不是郭四娘式的以空虛充填空虛,無病呻吟的吟游詩人。他們需要的是一本真正的書,可以提升他們人文素養的書。
看來,我們應該找到了。初三年級,我們的語文老師向我們推薦了馬小平的《叩響命運之門》。我還未仔細讀這本書,只讀了作者的學生黃素珍寫給他的一段話:“您讓我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沉靜下來……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去打開他們?!笔聦嵣?,這本書,其實也是語文老師指給我們的一扇門,而如何叩響它,則是我們自己的安排。
相信,我會從這本書里,找到我想知道的有關人文的一切,打開自己的心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