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太多有關命運的書籍、文章或者隨筆,但是看了這本書以后,就像教育家錢理群先生說的:“打開無數道寬闊的大門,通向一個又一個人類的思想高地。人一生不可不讀的常識,書架上不能缺少的收藏?!边@是人生必讀的一百零二篇人文素養經典。
命運,一些宿命論者相信命運不可以改寫,因為人不可窺探預知命運,命運存在任何的角落,只是無法碰觸。我個人覺得這是個人的一種人生態度。命運只是個體人的主觀意識觀念而已。我們無法掌握但是我們可以試著去改變它,就像這本書的名字《叩響命運的門》。
讀這本書,對我有很大的觸動,在心靈的最深處好像另一個自己在問關于自己人生、命運的種種,包括過去和無法預知的未來。認識了自己的每個人生階段的人生狀態,深刻解讀了自己,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和鼓勵。
作為一名老師,我們在教給學生知識和傳授技能技能,教學生怎么去學習、思考、創新的同時,我們又何嘗問過我們自己?我們為什么要教?教什么?怎樣教?要怎樣把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在書的序言“我們缺失了什么,我們如果面對”里,馬老師提出了“什么是當代中學生最缺乏的?”這一個最讓馬老師靈魂不安的問題。其實,不只是針對每一位中學生,也是針對我們每一位老師,甚至是每一位國人的:我們生活中所欠缺的,究竟是什么?馬老師的回答更是一陣見血,我們所培養的人才,并不缺乏知識與技術,“他們有知識,卻沒有非判斷力;他們有技術,卻沒有良知”,他們患有“人類文明綜合癥,人類素養缺乏癥,公民素養缺乏癥”。在我們的教育下,很有可能將出現有知識、有技術,但沒有文化,沒有人文關懷和素養的一代人。我們當今的教育尋求在考試制度下教育的素質教育化,也正是立足當前中國現實的教學方式改革的基本立足點,但實際上中國的素質教育根本沒有取得太大的成效。所以在書里,馬老師特地編選了愛因斯坦的《論教育》,尖銳的提出了教育要培養成和在什么樣的環境和社會下培養出什么樣的人的問題,“以為教育家說,我們留什么樣的世界給后代,關鍵取決于我們留什么樣的后代給世界”。其實事實就是這樣,我們一代一代人就是在固定的教育模式下走過來的,所以我們只有打破原有的格局,才能去實現實質性的教育的改革。這時我們每一位教育者一生的追求。
第一章告訴我們:人是尋求意義的生物。因此,我們總是在說人活著就要成功或者有成就,活得有意義有價值。而這樣的意義的尋求,不可能自發的產生,而必須通過文化的傳承和教育,進行意義的引導,完成從自然人變成文化人,自由自在的人變成自為的人的精神銳變。在這本《叩響命運的門》,馬老師給我們打開了無數道寬闊的大門,在那里,追尋人生的意義;討論公民如何誕生,怎樣用靈魂的力量抵御暴力;思考怎樣詩意地棲居大地,讓思想伴隨我們生命到永遠;研究怎樣拯救因生態破壞而淪落的每個人的故鄉,實現傳統文化的更新與再生…
我會繼續閱讀這本書,讓我不斷的思考和追求人生的目標和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