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蔓菁 “初心”這個詞近幾年一直很火,似乎人人都可以把這個詞掛在嘴邊,它沒有“夢想”的假大空,似乎更接地氣,更容易實現,可是說的人多,能做到的人依舊很少。究其因果,還是因為大多數人的心力不夠,應對環境的時候,總是被環境牽著鼻子走。 就像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自己的夢想總是變來變去,別人的夢想卻能一步步實現,這其中的差別就是你和人家心力的不同。有人把這種心力解讀為定力,有人說是意志力,我覺得其實應該是獨立的思維能力和果斷的行動力。有強大心力的人,很明確地知道自己會做什么、能做什么、面對誘惑的時候應該怎么做。[學習交流群| 與全國同年級小伙伴一起快樂學習>>>點擊加入] 在學生階段,最常見的一種情景是,有一個人很明確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把夢想變成了現實。這個時候,他身邊會突然冒出一群人,嚷嚷著自己也要做,可是大多數人在最后還是邁不出那一步,事后只能自我安慰:“其實那件事也沒那么重要。”其實他們也知道,這不過是自欺欺人的說辭。 下次再看到身邊有人飛黃騰達了,他們也還是會一擁而上,想要試試,但對自己認識不足,沒有獨立的意識,種種嘗試只能是蜻蜓點水,自己的人生并未發生實質性的改變。最后這群豪情萬丈的青年硬生生把自己磨成了一個不敢追求的佛系中年。 可其實我們原本能夠改變這種狀況的。大學是塑造一個人心力的關鍵階段。脫離老師、父母的催趕和監督,來到一個更廣闊的的天地,認識自己,勇敢承擔,我們會變得更加獨立。推著自己去接觸形形色色的人,接觸更加高深的專業,接觸粗糲但不失溫情的社會,不斷演習自己的行動力。其實只要有心,在大學我們會得到飛快成長。 只是沒有適當的引導,很多人還是會迷茫。我還能想起自己的當年,出生于普通家庭,對迎面而來的大學一無所知,可是心里隱隱明白,大學很重要,但就是不知如何借力,莽撞地嘗試,不斷試錯。以至于多年后再提起,我還是會在心里想,如果當時有人給我點建議,哪怕是一點點的提醒該有多好。 想到這些,想到那些天天追問我,到底什么是大學的學生,我突然意識到或許我可以為他們做些什么。當我著手寫下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在想,究竟要以什么樣的方式告訴你,大學究竟是什么樣子。可是當書寫完后,我才發現,其實大學如何度過根本沒有標準答案,我能為你提供的最好的解答,不過是告訴你如何看自己,如何獨立思考。 為保證我的嚴謹,我收集了很多學生常見的問題和心理知識,可是依舊不敢以一個過來人的姿勢指點你的人生,我希望我們可以平等的交流,我愿意你用批判的態度來看我的故事。我希望能成為你前進路上的一盞燈,若做不了,能夠給你剎那的光亮也已經足夠。 借著那點光亮,你會發現,其實青春可以是清醒的,大學也無需迷茫,常規的認知不一定正確,鮮有人走的路未必荒蕪,你可以放肆、逃課、戀愛、燃燒自己,只要別忘了初心,別忘了前路。 有拙特聘專家譚春波教授所著《別讓高考成為你人生的巔峰——這!就是大學》已經上市了。譚教授一反傳統雞湯的溫柔,以犀利的文風點評大學生活中將會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深入挖掘大學學習、交往、生活問題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提供嶄新的意見,讓你的大學生活不再迷茫。 動力不足的時候,捧書燈下,厚積薄發;困惑迷茫的時候,尋找答案,毋忘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