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鏡子,人們才能看清自己的外表。所以人總在鏡子前,盡量的“打扮”自己,讓自己成為鏡中最完美的形象??墒?,一離開鏡子,在鏡子的背面卻沒有想這么多,要顧及自己的形象。
葛朗臺在鏡子中的形象那就是名利與金錢。為了追求他在鏡子中的“黃金”形象,在鏡子的背面,他極為自私,吝嗇,對家人極為專制,對商人極為刻薄。他為了追求他在鏡子中的“發光”形象,在鏡子的背面,他裝聾作啞,用盡一切辦法占到別人的便宜。他的虛偽,讓我感到可怕。
不知道是在書中,還是在現實生活中,我感受到一種來自鏡子的背面的“邪氣”,從鏡子中欲欲發狂地將要沖出來。我環視了一下四周,并沒有什么可疑的東西啊!于是,我慌忙地跑到鏡子的背面,看看究竟,那使我恐懼得目瞪口呆:
在鏡子的背后第一個出現的場景是歷史上的貪官和珅,他在乾隆帝面前是當前大紅人,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在乾隆面前,他表現得極為忠臣,清正廉潔,但乾隆帝怎么會知道和珅在他這面鏡子的背面貪了多少錢,做了多少昧良心事早這面鏡子的背面,他是多么讓人鄙視與切齒呀!最終,他的這面鏡子碎了(乾隆帝死后),道光帝馬上抄了和珅的家,以二十條罪名將和珅賜死。一個人在鏡前鏡后判若兩人,而且在鏡前比鏡后更虛偽。那這個人的下場會很慘的。讓我明白,我們做人就別只會在鏡子前虛裝自己,在鏡子背面認為沒人知道就胡作非為了。這樣子害人終究害己啊!
討厭虛偽,討厭做作的人。第二幅場景是某地的父母官整天對媒體記者滿口仁義,廉潔。沒錯,政府現在努力建設陽光政府,但有些人在陽光下就清正廉潔,在也中不知受賄了多少。最后呢,因為他的鏡子無法承受住他的腰財萬貫,鏡子裂開了。讓世人看清了他在鏡子的背后邊受賄邊假意推脫“建設陽光政府。
法律還是將他嚴懲,判刑了。在鏡子的背面千萬別假仁假義,而是要始終如一的做好自己,對得起自己的良知。
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臺在鏡子中他為金錢所迷了,活在當下的我們不應該重演了戲中的悲劇。我們應該要樹立好在鏡中的形象。無論在鏡前,還是鏡后,做一個正義的人吧!不為錢財,名利所迷失。在鏡中的背面,好好活著。用背面的努力照耀鏡中的光輝便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