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與得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莊子
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献?br/> 莊子說,遇到無可奈何的事就認命才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孟子說,只有放棄一些是不做才可以做另一件事。有舍才有得。舍棄無可奈何之事,才能有大作為。
舍與得,是人生的一門必修課。人生就是無數個“舍”與“得”構成的,舍去和得到成正比,人生也就在這“舍”與“得”之間迂回。中國的“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為了祖國的核潛艇事業,隱姓埋名三十余年,他偶然回一趟家,女兒就說他是“到家里出差”,妻子說他是“真正的客家人”,就連父親去世,他也未能回家奔喪。與母親三十年未曾相見,在南海深潛試驗中,他順道回去探望母親,95歲的母親看到三十年未見的兒子,熟悉又陌生,但很快,她便激動得流淚。黃旭華為了祖國的事業,舍棄了這么多,但得到了家人的諒解,得到了祖國的肯定,得到了人民的尊重。
“舍”與“得”是對不同的人而言的,是看得到的東西是否值得一個人去舍棄另一樣東西。在黃旭華看來,為中國核潛艇事業做出的貢獻值得他舍棄功名,舍棄與家人相處的時光。所以他舍棄了這些。最后得到了他想要的——核潛艇的成功下海航行。在舍與得的選擇中,千百年來無一人能逃避。有人總希望有所得,也有人愿為天下人付出。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而舍棄江山社稷,烽火戲諸侯;大禹為治水護得百姓周全而舍棄家庭,三過家門而不入;莊子為求逍遙而舍棄高官俸祿,曳尾于涂中;玄奘為弘揚佛法而舍棄安逸,歷經四十年風雨奔波。
在周幽王眼中美人重過江山,他只為博美人一笑;在大禹眼中,百姓安康重過一切;在莊子眼中,自由重過功名利祿;在玄奘眼中,弘揚佛法重過自身安逸,他們舍了無可奈何之事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取舍得當,敢于舍棄,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有所成就。
中小學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