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與充實似為近義,但在生活中,兩者時常演繹著二律背反--忙碌者忙碌卻無所得,充實者刻苦而終成事。
忙碌者不如充實者。
忙碌者志短,充實者志長。"古之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忙碌者目光如豆,僅顧一朝一夕的得失;充實者深謀遠慮,不拘小節小得小失,厚積薄發,大器晚成。臺灣名導李安失業十年,靠妻子收入度日,被外界認為無所事事的他,終日觀摩各優秀電影,日后成為了世界名導。誠然,他相較于他人,固然不忙碌,但其志不在于一日之工薪,外人之肯定,其志在于對理想的追求,所以我說,他是充實的。所謂"千人之諾諾,不如一人之諤諤。"也有這一層意思吧。
忙碌者重量,充實者重質。如同生命的價值在于深度而不在于長度,價值的高低不取決于數量,而在于質量。如同《大國工匠》中的劉師傅,固體燃料尺寸鎖定于微米,他充實而不忙碌,唯其如此方能保證每次飛行的安全;如同日本傳奇"拉面小次郞",每天只供應五十份拉面,唯其如此方能食味之鮮、火候之足,成為全球唯一一個拉面美奇林三星大廚;如同硅谷天才喬布斯,產品換代時間不少于一年,唯其如此方能提供用戶最細微的體驗,成為電子工業悖論般的奇跡。他們看起來并不忙碌,但充實--充實在于打破了數量對價值觀的桎梏,在于他們用質量完成了價值的飛越。
忙碌者焦慮,充實者快樂。充足者認為的成就感,往往不限于刻板的印象,世界萬物、蕓蕓眾生,一花一術都可成為他們充足的理由。陶潛不忙碌,但他充實,將自然之美融入其生命領悟,詠出"采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王維不忙碌,但他充實,將萬物之靜納入其禪理參透,涵有"花落家童未掃,蔦啼花落猶眠。"歐陽修不忙碌,但充實,將百姓之樂化入其政治成績,笑言:"民知隨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樂其樂也。"忙碌者常聚焦于一點,便生活片面化、扁平化,殊不知世間萬物如胡適先生所言;"進有一步有一分的歡喜。"
碌碌皆無為,生命需要充實而非忙碌,生命希冀的是大志向,是高質量,是大快樂,是不被短視重量焦慮所囿的價值取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