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竹樹環合,靜護一方小石潭不為世所紛擾。
花泥厚積,給養一棵小花樹追逐它的天空。
你可曾想過,我們青年能免卻生活的負累,全情投入學習,實則是母親靡室勞矣的操持,科研工作者夙興夜寐的攻堅,體力勞動者靡有朝矣的負重合力守護的結果啊!我們有幸生活在由勞動創造出的良好條件中,捫心自問,還有什么理由做出解構勞動崇高性的乖張行為,作出懷疑勞動必要性的輕浮言論?
說到底,這類行為言論的泛起還是源于沒有樹立新時代的勞動觀。
先進的生產力已經帶我們走過馬斯洛三角的一層層,當今勞動的崇高性已不僅限于物質生產,更在于人的自我發展。是“種豆南山下”的淡泊明志,是“鐵杵磨成針”的堅定意志,提高人的小我素養;是火藥整形師徐立平冒著爆燃危險工作的高度負責,是消防員盧漢和王碩火場中摘下面罩給老人戴上的一腔奮勇,抒寫人的大我情懷。我們應把勞動精神留作勞動觀中歷久彌新的一塊,它提示我們出于自我發展目的,但問勞動,無問西東。
或許有人問,生自鬧市,長于溫室的我們哪堪歷遍“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勞碌?又怎能經受“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的勞苦?事因于世,而備適于事。時下,新時代的勞動正朝著人工智能化方向發展,勞動形式由此被大大簡化。故我們新時代的青年,應打破固有勞動觀中對勞動形式耗時,機械,苦累的刻板認識,克服對勞動的心理障礙,素履之往,一葦以航。
但勞動形式的簡化并不意味著勞動就失去了必要性,畢竟人工智能作為工具,離不開人類勞動的開發、管理,以至于價值引領,只是對勞動的需求重心向創新型勞動、人文型勞動偏移罷了。
因此,乘此青春之時,哪怕匍匐在家與學校兩點一線的生活荒原上,我們也要騰出雙手,燃起勞動之火。在家,揮別你面上的木然吧,打掃自己的房間,感受勞動帶來的神清氣爽;媽媽洗碗時搭把手,讓勞動拉近感情。在學校,放下你心中的漠然吧,積極參與大掃除,你會掌握各種勞動工具的使用;清理那久未清理的黑板槽,勞動會予你前所未有的主人翁體驗。
那就從我們開始,以青春之我,燃勞動之火,勞動者對我們的付出,時代予以我們的便利,讓我們親身用勞動回饋。如魯迅所言,“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即便我們未成雄鷹,但一試翼,也是風塵翕張啊!同學們,熱血青年無畏雄火燎原,青春歷練何懼烈火漫天!那就從我們開始,那就從現在開始,我們終將用燃情勞動定義熱血青春!
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