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喜歡一些花花草草,也喜歡一些小動物。“太好了,我終于有了小伙伴了!”這個小伙伴可不是人喲,而是小蝸牛。爸爸出去旅游的時候給我拿回來了幾只小蝸牛,從此我就一天也離不開它們了。
一天,我把蝸牛放到白菜葉上,我突然看蝸牛爬行的時候留下了一條長長的線,由此我想到了很多問題:為什么爬行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呢?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蝸牛的眼睛鼻子在哪兒?這一連串的問題在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
實驗證明一切。于是,我打算做一做實驗,弄清這幾個問題。
“為什么爬行時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呢?”為了解開這個問題,我先拿了一個白菜葉,把蝸牛放在白菜葉上,然后我小心翼翼地拿起蝸牛,剛想看一下,它就縮回去了。不行啊!只能忍痛割愛,于是我用小石頭把蝸牛的殼砸碎了,原來有一個顆粒狀的東西,那是蝸牛的分泌器官。
“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首先我用菜葉、饅頭放在蝸牛跟前,然后看看蝸牛向哪個爬去。它直奔菜葉,饅頭一眼沒看。這說明蝸牛是害蟲。
蝸牛的大觸角是眼睛,小觸角是鼻子。
通過這三個試驗,我發(fā)現(xiàn)了蝸牛的秘密。也讓我懂得了: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認(rèn)真觀察,動腦去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