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光清朗,秋高氣爽,秋總不吝潑彩,繪就斑斕多姿的秋景。秋風瑟瑟,秋云委婉,秋總釀著詩意,深得文人墨客鐘情。
2、"碧云天,黃葉地"是秋的清麗,"霜林獨坐,紅葉紛紛墮"是秋的寂寥,"無邊落木蕭蕭下"是秋的肅殺,"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是秋的羈愁……你最中意秋的哪一面?
3、秋之色彩,美在天高氣清與萬物姹紅嫣紫的對比,一種強烈的反差對應。這反差對應中,最感人的就是在秋陽中燃燒的萬山之紅中之黃、黃中之紅。
4、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從杭州趕上青島,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是想嘗一嘗這故都的秋味。
5、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樣。
6、南國之秋,當然也是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7、古人概括的立秋物候是: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8、立秋時節,田間地頭處處可見人們"秋忙"的身影,農家小院曬滿了玉米、辣椒、大豆等農作物,呈現出詩一般的"曬秋"景象。
9、“不覺初秋夜漸長”。告別盛夏時節,暑氣消散,天高云闊,秋涼宜人。雖有“自古逢秋悲寂寥”,可猶存“我言秋日勝春朝”;盡管看遍“綠池落盡紅蕖卻”,卻仍現“荷葉猶開最小錢”……秋,詩意充盈,萬物成熟之至而折返,悲戚如斯,倒不如看層林盡染,嘆一句“輕寒正是可人天”。
10、秋,因落木蕭蕭、紅葉百轉,給人以盛極而衰之感,故而自古吟秋多悲懷。在一頁頁枯色的紙張里,把縷縷哀怨、愁緒,熏染得迷離盡致。而碧空萬里,白云悠悠,明凈秀麗的秋高氣爽,亦為詩人筆下令人沉醉其中的開闊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