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舊迎新的爆竹聲此起彼伏地響起,縈繞著整個白雪皚皚的世界。剛下鍋的大年餃子激起了熱鬧的蒸汽,彌漫在村子上空。人們拜年的笑臉綻放在冬日的陽光里,親切祥和。吃完大年餃子,人們走家串戶拜年祈福是我們這地兒的鄉俗。同時,欣賞每家每戶張貼的春聯不自覺地成了人們的嗜好。總有這么一群“參觀者”,在大街小巷挨家挨戶走動著,他們沿途吟誦著家家戶戶大門上的對聯,不時咀嚼品評——這已成為我們村過年的一道特別風景線。用他們的話說,這好像是參觀書畫展,給人藝術的享受。
南通農村人過年不吃餃子,吃“圓子”。為了親眼看到奶奶準備團圓飯的過程,我一大早就起床了。只見奶奶洗漱完畢,擦干手,首先來到神櫥前,點上“天香”,然后沖了兩碗紅棗紅糖茶。我和奶奶喝完后,奶奶笑著說:“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甜蜜。”我也忍不住笑了。接著,奶奶在鍋中倒入清水,燒開后,再倒入淘凈的大米,繼續燒,沸騰后,鋪上一層沾有紅點的“圓子”(湯圓),蓋上鍋蓋,用小火燜一會兒,團圓飯就熟了。這時,我才發現奶奶燒的不是平常用的稻草和樹枝,奶奶告訴我,煮團圓飯一定要燒“紅草”——柏樹枝和芝麻秸。這是希望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一家人幸福美滿呢。
等到全家都坐到桌前,才開始吃團圓飯。每人面前一碗飯,飯上頂著圓子,幾只小碟子里是蘸圓子的紅糖,還有一大碗薺菜豆腐粉絲湯。這我知道,大年初一要吃素,薺菜豆腐粉絲湯也是頗有寓意。在南通話里,薺菜是“聚財”的諧音,豆腐是“頭富”的諧音,粉絲代表“天長日久”之意。總之,這頓團圓飯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幸福長久,財源滾滾哪!對了,最后還要在碗里留下一些米飯和圓子,這可是故意留剩飯,美其名曰“囤屯子角”或“存倉”——象征年年有余。
等到正月十八落燈,吃完面條,春節終于落幕,那熱熱鬧鬧、紅紅火火的過大年才算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