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有掃墓的習慣,每到“清明”,家家戶戶的后代子孫就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鞭炮等到祖墳墓地,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鳴炮祈禱,為墳墓培上新土,栽幾株鮮花或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還必須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飛舞的淚花!也習慣了在清明節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個大睛天,心,總覺得這個節不圓滿,有些殘缺。
也許,也只有這樣的情與景,才能給逝去的靈魂一絲慰藉吧!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
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一段段濕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凈傷感人的眼睛。
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發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最佳詮釋。
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自己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于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于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嘆和無邊的自責,背負一團心冷在風里哀號盤旋。
掃墓望喪清明節祭祖掃墓的成語:政通人和寫掃墓時心情的四字成語大全:泣不成聲悲痛欲絕悶悶不樂愁眉不展悲痛欲絕肝腸寸斷傷心欲絕愁眉苦臉風木含悲透骨酸心百苦難咽關于踏青賞花的成語:花紅柳綠,春意黯然,鳥魚花香,乍寒乍暖,春風駘蕩,春風蕩蕩,春風煦煦,春風送暖,春風曛暖,春風溫煦,春風料峭,春色滿園,滿園春色,春光明媚,春光融融,春光如海,春深似海,春色迷人
節序匆匆。
才過了春節、元宵,清明節又邁著急促的步伐走來。
近幾天我到市郊爬山,看見三五成群的老百姓手拿鐮刀在墓地上割草,為清明節祭拜祖先做準備。
墓地大的還動用割草機,像理發師用電剪精心給顧客理發一樣,把墓地的草修剪得整整齊齊。
可見民間對清明掃墓是相當重視的。
清明節掃墓是我國民間的習俗,是一種民俗文化。
從今年開始,國務院規定清明節放假一天。
中小學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