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職業習慣,李小甘所著《文化的力量》,一度讓我愛不釋手。該書輯錄作者30多年來關于改革開放前沿地帶的文化實踐與思考,讀后讓我豁然開朗,受益良多。
深圳,是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發展的奇跡。40年來,深圳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深圳從何處來?深圳向何處去?作者獨辟蹊徑地提出,進入不惑之年的深圳,有一個“斯芬克斯之謎”需要深圳人來解答。
《文化的力量》一書,呈現出思想之美、創新之光。作者先后任深圳市直部門和地方黨委政府主職,曾任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是與深圳同呼吸共命運的智慧之人。他先后整理出《新時代深圳精神》等文論二十多篇,梳理出特區城市的文化創新脈絡,完美詮釋了深圳的前世今生,回答了深圳面臨的世紀之謎。
《文化的力量》一書,也蘊含著文化之美、文化之魂。他在書中寫到:文化的影響力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影響力,要通過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來形成。作者在書中一言以蔽之:當今世界,城市與城市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文化的競爭,文化是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是城市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捧讀《文化的力量》一書,我既讀到了深圳城市文化事業發展的歷程,又看到了文化工作者當年的奮斗和探索,更領悟到這座城市文化跨越發展的基因和密碼。
深圳是一座有人文情懷和文化自覺的城市。20世紀80年代,深圳市在地方財政收入僅有2億多元時,就“勒緊褲帶”興建科學館、博物館、圖書館、大劇院、電視臺、深圳大學、體育館、新聞中心等“八大文化設施”,將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喻為“鳥之雙翼,車之兩輪”;到90年代強調“文化是城市的神,經濟是城市的形”,凸顯了文化是城市之魂的文化觀;再到新世紀,深圳又將文化立市擺到與科技興市、經濟強市、依法治市同等戰略位置。
深圳的發展告訴我們,文化是一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基礎和精神支撐,經濟與文化只有同步推進,協調發展,城市才能形神兼備。
文化興則城市興,文化強市是城市發展必由之路。深圳堅持以改革創新鍛造文化軟實力,堅持以城市文化為核心手段,組織城市經濟活動,這是深圳發展帶給我們全新的城市發展理念。
宜都是長江流域早期文明發祥地,歷史底蘊深厚,地域特色鮮明,資源得天獨厚。堅持文化強市和旅游強市有機結合,實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應是宜都未來之思考。
注重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持續打造一批文化傳習基地、一批文化交流品牌、一批文藝精品力作、一批主題旅游線路、一批優秀文創產品,應是宜都未來之實踐。
聚焦“清江康養度假旅游目的地”戰略定位,加快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塑造“康養宜都”的核心IP品牌,應是宜都未來之力量。
有文化的力量支撐,宜都挺進全國千億五十強、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的目標,指日可待。宜都的明天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