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科技發展迅速,國家日益強盛。我們的生活好多了,有好的學習環境,優越的生活條件。可我們卻整天無所事事。可當我看到宋濂小時候刻苦求學的事時,我徹底明白了。
今天我們學習了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了解到宋濂小時候刻苦的求學路,為了及時歸還,竟在“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的情況下錄畢,無碩名人大師與游時,曾跑到百里之外向當地有名的前輩請教。而我們呢?根本不用擔心沒有老師指導和沒有書看,唉/向我們這樣在蜜罐里泡大的,怎會明白這種辛苦呢?
宋濂學習很認真,常提出疑問詢問道理,而我們上課卻不認真聽,上課只擔心老師不要喊自己回答問題,擁有好運氣剛好答對了卻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從不提出質疑。宋濂求學時,負篋曳屣,一天只吃兩頓飯,看見同學學都穿著繡花綢緞衣服,卻不羨慕,以從中有足樂者。苦難并非全都是壞事,我們只要化苦難為動力,困難則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也。”孟子也說過:“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正是因為這樣,宋濂通過自己的努力,被朱元璋稱為“開國文臣之首”,與劉基,高啟并列為明初詩文三大家。我們應該知足,以宋濂為學習榜樣。
澳大利亞是一個發達國家,他們的父母提倡孩子要窮養,讓孩子穿很薄的衣服,過清貧的生活,磨練他們的意志,讓他們從小在大海里沖浪,冒險,鍛煉他們的膽量,因為他們知道??“梅花香自苦寒來”
因為“梅花香自苦寒來”,范仲淹劃粥充饑,我們青少年是應該反思反思了,我們的生活如此優越,卻不好好珍惜,只知道玩。對于宋濂我們真是天壤之別啊!
讀了《送東陽馬生序》,我明白了,在古代環境那么惡劣的情況下,宋濂還不畏艱辛,刻苦求學。我們應該以他為榜樣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